请稍候...关闭

南明第壹狠人

壹袖乾坤

歷史軍事

大明永歷十二年臘月十三日,滇都昆明。 三十五歲的天子朱由榔身著壹身赭黃色十二團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80章 禍害大清

南明第壹狠人 by 壹袖乾坤

2021-10-30 20:17

  朱由榔選擇單獨召見李來亨,這讓李來亨受寵若驚。
  這些年來夔東十三家的日子過得很苦,朝廷除了封爵之外沒有給壹文錢、壹粒米的支持。錢糧都得靠十三家自己想辦法。
  這些東西雖然大家嘴上不說,但心裏多少還是有些怨氣的。
  李來亨壹方面要安撫各家情緒,壹方面還得響應朝廷號召。
  其中心酸也只有李來亨自己清楚。
  文督師號召大夥兒攻打重慶時,夔東各家也都是積極響應。可以說,大夥兒真的沒有對不起朝廷對不起天子。
  沒辦法他們因為那段灰色的過往自然會被朝廷忌憚,終歸不能成為嫡系,享受嫡系的待遇。
  至於大西軍余部,同樣是“反賊”出身,卻因為李定國的擁立之功而徹底蛻變成為了忠君愛國的典範。
  要說起來李來亨心中還是有些別扭的。他覺得他的那些叔伯們心中也壹樣會別扭。
  好在這些不痛快的經歷都遠去了,苦日子已經過去,好日子已經來了!
  陛下對他們還是信任的啊,不然不會命夔東諸將鎮守打下來的湖廣重鎮。
  更不會把劉體純的兒子帶在身邊親自指點。
  現在陛下又要命他前去攻打洞庭湖水師,這是何等的信任啊。
  在和天子接觸之前,李來亨壹直覺得皇帝是個高高在上的存在,威嚴冷漠不近人情,不食人間煙火。
  但現在看來這些都是他的主觀看法,是有失偏頗的。
  至少從這些日子的相處看來,李來亨覺得天子十分公正,完全沒有偏向於某壹支軍隊的情況。
  要說機會,天子也給了他們機會。
  至於能否把握的住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陛下,臣壹定竭盡全力壹舉搗毀東虜水師,不負陛下聖恩。”
  “好,朕相信臨國公不會讓朕失望的。”
  朱由榔又勉勵了李來亨壹番,李來亨直是感動的要哭了。
  他真的沒有想過天子會如此平易近人,壹點架子都沒有!
  “朕在這裏等著臨國公的好消息,到時朕親自為臨國公寬解戰袍!”
  ……
  ……
  “府尊,明賊果然在挖掘地道。府尊真是英明啊!”
  面對下屬的溜須拍馬,魏先年十分得意。
  “明賊如此明目張膽的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真以為本府看不出嗎?雕蟲小技,班門弄斧!”
  魏先年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成語典故都說個遍,以此顯示他的博學多識。
  “府尊要不要現在就下令準備好水缸,再命人日夜探聽?”
  “這些小事還需要我來教妳做嗎?”
  魏先年有些不爽道。
  “屬下明白,屬下明白。”
  “慢著!”
  魏先年沈聲道:“本府不說,真怕妳不懂。別光顧著擺水缸,沿著內城墻挖壹條水渠把水引過來。本府也不急著打草驚蛇,就要等著明賊自投羅網。等到他們挖掘好地道進到其中,快到城內時我們再把水渠中的水倒灌進地道中,定能把明賊悉數淹死!”
  地道內空間很狹窄,突然倒灌進水士兵根本來不及逃出。
  魏先年就要來壹次狠的,殺殺明軍的威風。
  ……
  ……
  周培公來到巴陵後發現這裏和他想象中很不壹樣。
  他本以為像巴陵這樣的重鎮應該是軍紀嚴明,文武同心。
  可他看到的卻是散漫的軍紀,文臣武將之間互不信任,勾心鬥角。
  雖然這些官員各種掩飾,但事實卻是掩蓋不住的。
  問題出在朝廷上嗎?
  周培公覺得不盡然。
  如今湖廣的文武官員有不少都是前崇禎朝的,他們投降之後就被清廷原地委任,繼續幹著原來的活。
  他們的任職地點沒有變,工作範圍沒有變,那麽變得是什麽?
  變得只是他們身上披的壹層皮而已。
  是侍明還是侍清而已。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這些官員肯定在前崇禎朝就已經是這個模樣了,他們把稀爛的作風做派帶到了大清,禍害壹個崇禎還不夠,還要接著禍害大清。
  這真是壹群蛀蟲啊。
  周培公不是崇禎朝的讀書人,更不是崇禎朝的官員,故而他壹開始怎麽也想不到偌大壹個王朝怎麽說崩塌就崩塌了。
  原來四海升平,怎麽突然之間就遍地狼煙了?
  當時他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他親眼見到這壹切後算是明白了,問題就出現在了這些官員身上。
  中飽私囊,貪贓枉法,人前壹套背後壹套。
  關鍵是他們不僅貪汙還不作為。
  漸漸的這個圈子就把整個天下搞得烏煙瘴氣。
  想要好好做事的受到排擠得不到重用,溜須拍馬擅長逢迎的卻如魚得水,平步青雲。
  長此以往,天下之人怎會不反?
  這才有了崇禎末年的遍地流賊。
  剿了壹個又冒出壹個,無窮無盡矣。
  在崇禎皇帝眼中這些人是賊,但在這些人眼中朝廷何嘗不是賊?
  所以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了人上。
  留著這批禍害在,遲早要把大清也給搞垮了。
  如今永歷小兒舍了這些禍害,靠著壹群泥腿子反倒是混的風生水起。
  殘明也漸漸起勢,隱隱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照著這個勢頭下去,情況有些不好說啊。
  周培公其實倒不是忠於大清朝廷。因為他也沒有做清朝的大官。
  他是總督胡全才的私人幕僚。他忠於的只有胡全才。
  因為胡全才是清廷高官,所以周培公必須跟著效忠清廷。
  其實在周培公看來滿清和明朝是半斤八兩的。
  滿清無非是在合適的時間做了合適的事情,十分輕松的奪下了江山。
  但只要有這群禍害在,內在的情況就不會變,遲早會攪和的大清雞犬不寧。
  看來剿明倒在其次,如何把這些毒瘤根除才是當務之急。
  但是事情的矛盾也在此。
  大清立國不久,自己培養出的人才還太少,不足以完全取代這些毒瘤。
  即便這些人才全都頂上來了,上位者也不能壹口氣全部換掉。因為他們要保證相對的穩定。
  在保證穩定的基礎上慢慢加溫,循序漸進把人換掉。這需要時間,周培公當然明白。
  但現在的問題是永歷小兒不給妳時間,想要趁妳病要妳命。
  ……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