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狼共舞——克里米亚战争史 by 书吧精品
2018-5-26 06:02
浓雾使双方都不能准确评估战场形势,双方指挥官都无法下达适当的命令。战斗变成小规模的遭遇战。双方士兵都被浓雾中莫名其妙飞来的子弹射杀,特别是行进中的俄军。英军弹药桶受潮导致大量步枪无法射击,双方在一些地方发生白刃战。俄军火炮已经被拉上谢尔山,开始准确轰击霍姆山脊的英军第2师营地。法军博斯奎特将军赶到英军阵地问英军是否需要增援。拉格伦谢绝了,因为浓雾使得战场形势不明,他还无法判断俄军的主攻方向,他决定让法军随时待命在需要的时候增援因克曼或者巴拉克拉瓦。英军第2师指挥官彭尼法瑟准将指挥得当,他不断增援前沿哨所,使得俄军进攻被割裂为许多分散的遭遇战。尽管如此,俄军还是不断取得进展。俄军炮兵无情的肆虐英军的营地,索莫诺夫和保罗夫的军队已经快合流了。英军很多阵地弹药开始紧张,几个受重创的索莫诺夫的步兵团撤退后,10000新到的俄军从谢尔山出发向英军进攻。霍姆山脊东北方有两个英军前哨阵地,工具(KITSPUR)和沙包(SANDBAG)阵地,这里的战斗非常激烈,俄军数次被子弹和刺刀挡了回去。最后,俄军终于拿下工具阵地,英军第1师近卫旅被迫撤退,师指挥官剑桥公爵的坐骑也被击中。法军的一个团赶来击退俄军拯救了撤退中的英军。
到了9点,雨终于停了,雾开始散去。战场情况开始明朗,坦兰堡将军的6000俄军正以梯队进攻霍姆山脊,而联军只能集合3000人应对,此外俄军还有大量预备队。俄军炮兵利用视线转好开始轰击拉格伦的指挥部。拉格伦幕僚斯特朗维将军被炸断一条腿,拉格伦的副官恳求拉格伦撤退到安全地带。战斗进入高潮,第2师、第4师和近卫旅都已投入战斗,英军已无后备力量可以派遣。前线部队已经筋疲力尽,彭尼法瑟策马于各阵地大声命令士兵坚守岗位。
英军伤亡惨重但俄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开来。10至11点间,拉格伦召唤法军立即支援。博斯奎特立即下令法军3个步兵营跑步前来增援。近卫旅的冷河步兵团协同新到的法军通过白刃战将俄军赶出工具阵地。这时,2门18磅攻城重炮被拉上霍姆山脊轰击谢尔山俄军阵地。俄军阵地很快被摧毁,炮火也虚弱了很多。12门法军火炮加入进来继续轰击,俄军在炮火和一只由第4师和轻装师部队组成的英军反击部队打击下开始溃退。中午12点至1点之间,坦兰堡将军鉴于俄军伤亡异常惨重没有通知他的上级缅希科夫亲王就下令撤退。俄军由瓦拉迪米尔团殿后,有组织的撤出战场,因克曼山脊被联军占领。法军卡洛波特拒绝追击,因为他知道英军已经筋疲力尽,即便法军继续增援英军,英军也不可能扩大战果。
参战的40000多俄军伤亡10729人,其中包括6个将军和256名军官。英军士兵死亡597人,1860人负伤;39名军官阵亡,750人受伤。法军士兵死亡130人,750负伤;军官死亡13人,负伤91人。从阵亡者的表情看,很多英军死于白刃战。按惯例,受伤的人被后送到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斯库台里。但很多伤员死在路上和医院里。拉格伦被授予陆军元帅,博斯奎特被授予军团荣誉勋章(LEGIONOF
HONOR)。对塞瓦斯波托尔的直接攻击又被推迟了,战斗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野战通讯不足。缅希科夫亲王受到一封来自教会的信谴责法军抢劫了一座俄国教堂,这是战斗后的一个小花絮。
因克曼的战斗是俄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试图解围的战斗。俄军的战斗计划很有雄心,选择大雨之夜开始进攻也出其不意,下雨同时限制了联军的步枪优势。在战役开始对俄军十分有利,但总司令缅希科夫没有考虑到地形特点,并且低估了膛线武器的优越性,并且以密集战斗队行与之徒劳的进行战斗,步兵不会以散兵队行作战,造成俄军的巨大伤亡,可见俄军的技术上的差距最终导致战斗失利。俄军表现很英勇,这不足以抵消米尼步枪可怕的杀伤力。联军方面英军在打击后更加处境不妙,法军将在以后的攻城战斗中承担大部分任务,致使英法联军无力执行总攻塞瓦斯波托尔的作战计划,而转如旷日持久而又艰难的冬季围攻。
因克曼之战后,英国国内鉴于伤亡巨大而反响强烈,政府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前方情况并评估是否需要攻占塞瓦斯波托尔。委员会成员观点各异,有的主张立即进攻,有些则干脆主张撤出克里米亚。引发争议的关键是俄军已经凿沉了黑海舰队,英国已经达到攻击塞瓦斯波托尔的目的,剩下的就是是否追求令人信服的胜利的问题。委员会最终决定让英军在城外高地固守待援,度过1854年的冬天。对于前线英军来说,这意味着不管能否得到充分的补给,军队要靠自己的努力熬过冬天。11月4日,一场风暴光临克里米亚半岛,皇家海军舰队损坏严重,英军在巴拉克拉瓦的港口也无法接纳运输船只进入。英军营地的帐篷被撕成了碎片,补给品被刮的不知去向,部队饥寒交迫。在`巴拉克拉瓦,补给品并不缺乏,但军需部门无力将这些物资运到前线的高地,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喂养运输用的牲口。骑兵的马匹也因为缺乏草料甚至相互吃尾巴。法军的情况要好于英军,因为法军补给港的条件好于英军,风暴造成的损失较小,而且法军前线离港口距离不远。巴拉克拉瓦战斗的失利导致沃龙佐夫大道的丢失,如果沃龙佐夫大道还在联军手里的话,补给问题将大大减轻。11000联军士兵整日忙碌于从巴拉克拉瓦到前线营地之间的补给运输,他们没有工具,只能靠人力背负。有些夜里,整个英军阵地上只有300人参与警戒。直到1855年1月,一条7英里长的铁路建成,巴拉克拉瓦的补给品特别是药品直接送到了前线的高地上,补给危机终于减轻了。英军运输船队的指挥官海军上将鲍瑟也饱受职责。此君坐镇君士坦丁堡,根本不知道前线到底需要什么,结果很多运输船返回君士坦丁堡时货物被拒收还留在船上。巴拉克拉瓦的码头也是一片混乱:面粉从编织袋里散落出来,弹药箱、木头、火药桶和腐烂的肉制品胡乱堆放在一起。还有一个丑闻被伦敦的新闻界捅了出来:尽管整个冬天士兵们痛苦异常,但军官们却躲在海上的军舰上过着舒适的生活。
因克曼之战后前线只发生了一些小的战斗。1855年1月10日,俄军对巴拉克拉瓦发动了一次小进攻。1月17日,俄军攻击了由土耳其军把守的耶夫帕托利亚,那里是联军最初登陆的地方。这些进攻都没有取得成果。1月26日,撒丁王国对俄国宣战,并派兵15000人到克里米亚。撒丁首相加富尔认为此举有助于法国在奥属意大利问题上支持撒丁。此时英国国内对阿伯丁政府批评加剧,导致阿伯丁政府于1月31日垮台。2月5日,强硬派帕麦斯顿勋爵组阁上台。他立即命令联军发动进攻。2月20日,联军在彻那亚河发动攻势,但因暴风雪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