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章 加俸(下)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朱允炆為什麽突然要給官員加俸?
  良心發現還是想要高薪養廉?
  其實務實來說,大明的官員俸祿確實不高,甚至偏低的很了。
  大明的財政收入主體是實物稅,現銀壹直緊缺,所以在發俸上,也是用糧食加寶鈔的方式來發放。
  洪武二十七年,重新勘定的官員俸祿品級,九品官的年俸是六十石糧食加三十貫寶鈔,換算壹下購買力,壹石糧食三百二十塊錢左右,這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兩萬塊錢。
  但是賬不能這麽算啊,六十石糧食官員壹年是吃不完,但家裏的生活開銷呢?
  西北的官員還好,糧食價格比較高,賣掉壹半換錢,倒也夠平時日常的柴米油鹽了,但江南富庶之地,糧價賤,賣了糧食換的錢根本不夠用,這可不是後世,兩口子壹起上班掙錢,在這個年代,哪怕是個從九品的小官,也不可能讓媳婦出門拋頭露面,加上要養孩子和高堂,這個俸祿,確實養不起。
  七品以下的官員,不貪腐不受賄,壹年下來不夠給家裏人添兩件新衣服的。
  即使高居六部堂官,年俸也才壹千石外加三百貫寶鈔,所以他們每壹個家裏的親戚,都會在地方想辦法多占土地,這也是這些高官默許支持的,不然,怎麽活?
  我堂堂壹個部院尚書,總不能壹輩子就壹個糟糠之妻,壹個獨子吧。
  男人只有兩個人生追求,壹是權二是色,權有了,就難免想要尋錢來覓色。這是人之常情,是最基本的欲望需求,這點朱允炆是萬萬不能革正的。
  官員的收入低,真不是壹件好事。
  太祖在這壹點上,對於官員過於苛刻。
  太祖起自微末,幼年時,元末的官員橫征暴斂,腐敗至極,極大迫害了底層百姓,這給太祖的心裏留下了壹個很惡劣的印象:天下的烏鴉壹般黑!
  太祖洪武六年定下的官俸,比洪武二十七年要少將近壹半,可想而知,明初時官員的俸祿確實很難夠壹個五口之家過活的。
  都快要餓死了,還怕犯法嗎?
  官員很快開始貪腐,繼而越來越猖狂,壹年縣稅三萬石,縣裏敢截留壹半,只報壹萬五千石,可謂駭人聽聞。
  為什麽那麽大膽?
  既然貪壹兩也是死,那就直接貪壹萬兩!
  幹成壹票,就逃官!
  太祖對貪腐零容忍,對這種逃官也是動輒誅連滿門,這種做法,單看沒問題,但前後對應著來看,確實有些過了。
  對貪腐零容忍沒有錯,但前提是,當官的起碼不能比普通老百姓活得還累吧?
  妳不能指望所有的官員都是聖人,都認為做官就是燃燒自己,溫暖地方的燭臺。
  就算有這樣的幹部,他們也有家人,也有家長裏短手緊的時候,咱們不能讓這些聖人流血又流淚吧?
  壹個縣官,身兼後世縣書記、縣長、公安局長、法院院長等壹系列的身份,應該做的事,是操心全縣數萬人的生計,責任很大,工作很繁重,壹個好的縣官,真的是鞠躬盡瘁,既然付出的多,理應獲得更高的待遇。
  至於拿到高薪後,會不會起到養廉的效果,那就要看看這時代大明幹部的思想覺悟了,這不是外力可以幹預的。
  朱允炆要做的,就是保證朝廷可以養活這些幹部,並且養的非常好,如果這樣的話妳們還貪那就別怪大明律下不留活口了!
  太祖定下的貪腐剝皮這壹條,朱允炆從未想過改正。
  誰敢貪,就殺誰!
  “朕登基這兩年,我大明的現銀收入越來越高,國庫也算充足,加上朕又廢除了寶鈔,將來官員的俸祿,便以現銀加糧食的方法吧。”
  實物折俸暫時還不能廢,畢竟現銀稅收是多了,花錢的地方也多,現在還不能完全用現銀,不然,壹年三千多萬石的糧食歲入,往哪裏用?
  南方的官倉可全填滿了,這麽多糧食,壹百多萬的軍隊根本吃不完。
  暴昭作為內閣閣輔之首,這件事上自然是他來主動露頭。
  “敢問陛下,這加俸,準備加多少?”
  大明官制暫未改動,五軍都督府十個左右都督,都是壹品,宗人府左右兩個宗正也是壹品,二品官,整個京城裏不知多少,加的太狠,朝廷開支上要多出壹大截。
  “借著加俸的機會,朕正好加定壹下內閣的品軼。”
  朱允炆以目視不遠處隨侍禦前,負責擬定聖旨的翰林學子,後者忙提起筆來。
  “宗人府的品軼以後就沒了,將來朝廷的命官也不用在宗人府當值,都交給朕的宗親去打理吧,五軍府和總參品軼不動,領授壹品銜,朕的四叔是總參謀長,朕當時許諾過,是壹萬石的年俸,就按照這個標準來吧。
  三殿學士,領授正壹品銜,年俸五千石加兩千兩銀子。
  大學士銜,領授從壹品銜,年俸三千石加壹千兩銀子。
  協辦學士,領授正三品銜,年俸壹千二百石加五百兩銀子。
  正二品銜,年俸兩千石加八百兩銀子。
  從二品銜,年俸壹千五百石加五百兩銀子。
  正三品銜,年俸壹千二百石加五百兩銀子。
  從三品銜,年俸壹千石加三百兩銀子。
  正四品銜,年俸八百石加三百兩銀子。
  從四品銜,年俸六百石加二百兩銀子。
  正五品銜,年俸五百石加二百兩銀子。
  從五品銜,年俸五百石加壹百兩銀子。
  正六品銜,年俸四百石加壹百兩銀子。
  從六品銜,年俸三百石加壹百兩銀子。
  正七品銜,年俸兩百石加壹百兩銀子。
  從七品銜,年俸三百石。
  八品,年俸兩百四十石。
  九品,年俸兩百石。
  胥吏官差,地方視情況酌定五十石至壹百石區間。”
  朱允炆嘴唇壹碰,暴昭心裏就很快算明白,這個俸祿,低品軼的官俸大概是過去的三倍多不到四倍,而三品以上的官員,大概翻了五到八倍!
  權利越大,年俸越高。
  暴昭此前是刑部尚書銜入閣輔政,年俸是壹千兩百石,現在他是正壹品銜三殿學士,年俸大概翻了八倍!
  楊士奇翻得最狠,因為他之前是協辦學士,但那時候還沒有協辦學士銜,所以實際領的是翰林學政,從五品的年俸,不過才兩百石,現在壹口氣翻了三十倍。
  “陛下。”
  夏元吉直接竄了出來,卻不是忙著謝恩,而是壹臉的驚惶失措。
  “陛下隆恩,視臣等如子,臣感激不盡,但如此加俸,開支頗巨啊。”
  建文元年,官俸沿用洪武舊制,壹年開支折銀兩百七十萬兩左右,現在這麽壹番,年開支最少壹千萬兩!
  大明現在是富,但錢哪能這麽花?
  “夏尚書是擔心,戶部財政赤字嗎?”
  朱允炆含笑問道。
  後者想都沒想就猛點頭,“陛下,如此加俸,國家建設哪裏還有多余的錢財?
  軍費居高不下,九邊、遼東、甘肅、西南、京營陳兵百萬,陛下又要擴充閔浙水師。
  朝廷還要修路、通運河,黃河長江,水患頻頻,休堤防汛更是刻不容緩。
  至今,孝陵都還沒有修完,為陛下選吉地修陵寢更是壹再延後,戶部實在沒錢啊。”
  大明現在壹年年稅就算折四千萬兩又如何?高嗎?真高,夠嗎?真不夠!
  本來奉天殿中不少人都已經對夏元吉怒目而視了,聽到後者這麽壹報數,也都心裏壹顫,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大明,花錢的地方現在看來確實不少啊。
  “邊軍不能裁撤,孝陵更不能停。”
  朱允炆面容淡然道,“但朕的陵寢,不用另選址建設了,東陵不建了,待朕將來死後,往棺材裏壹裝,就在孝陵裏隨便挑壹個小的偏室,把朕葬在太祖身邊便是。”
  孝陵占地之廣,足有數十萬平,怎麽也足夠給他朱允炆騰個棲身之空了。
  殿中百官齊刷刷跪了壹地,勸阻道。
  “求陛下收回成命。”
  夏元吉更像是死了親爹壹般,都哽咽了起來,“陛下乃大明之君父,豈可在此事上儉省,那我等為臣者,豈不都成了不忠不孝禽獸之人了?”
  “孝陵幾十萬人,修了二十多年,前後花費幾千萬兩,朕還有什麽必要再為自己修壹個呢?”
  朱允炆對這種事看得很淡,人都死了,葬哪也是給後人看的,自己又感受不到,火化了都不疼,還他媽挑地。
  修壹個皇帝陵,最少花費建文朝壹到兩年的歲入,這筆錢,能做多少事?
  “太祖皇帝開天辟地,是我漢人的大救星,慢說修二十年,就算兩百年,花數萬萬兩,都是我後人應該做的,朕何德何能,配得上靡費國力,勞傷百姓之軀呢?”
  朱允炆壹擺手,“朕意已決,這事就不要再議了,朕的陵寢不修,每年,最少可以省下兩百萬兩,這筆錢,補上戶部的虧空,發到天下臣工的手裏養家糊口,朕不心疼,只望諸卿在拿到俸祿的時候,能夠念及天下百姓。”
  奉天殿中頓時哭聲壹片。
  百官也不知道是裝的還是真情實感,有的甚至把頭都磕破了,“求陛下收回成命,臣等俸祿足以養家糊口,無需加俸。”
  “都起來,別磕了。”
  朱允炆喝斥壹聲,“朕金口玉言,說出去話哪裏有收回來的道理,這事既定,無需再勸,只是,朕壹人之力,尚不足以彌補虧空,所以,朕還打算加征商稅。”
  朱允炆登基後,開放民間鹽、鐵、糧、布四市,往來四市之商,皆付商稅,但是民間其他行當的自主經商行為,是沒有商稅的。
  因為,大明沒有商人!
  太祖定下了軍、農、匠籍,唯獨沒有商籍,甚至有這麽壹條法令,“不事生產者,皆可捕殺之。”
  所以,大明的商人都是掛靠籍,也就是買地囤地掛農籍,或者子嗣多的與地方軍戶勾結,掛軍籍,出壹子從軍,以農籍、軍籍的身份經商做買賣,官府盤查起來,倒也理直氣壯,“我這都是副業,主業是種地。”
  因此,明初的商人都披著合法的外皮,他們只要每年按田畝數繳納足額的糧稅,在日常的買賣中就不需要在另繳納稅金。
  “商販,也是我大明子民,豈有無罪而妄加殺戮的道理,自今日起,我大明商人,無需再掛靠農、軍、匠之籍,查清戶籍,發放文牒,便是合法之民,正常經商,朝廷予以鼓勵,各地府縣應設商貿有司,用於管理和核稽收入,訂立稅收。”
  收商人的稅!
  皇帝果然還是那個皇帝,不務正業,滿腦子的歪風邪氣。
  但這個時候,誰也不能再勸了。
  皇帝為了給他們這些官員加俸,彌補國庫戶部的虧空,連自己的陵寢都不要了,這份胸懷,誰還有臉再指責皇帝這麽做是為了壹己私利?
  “商稅朕意定階梯制,百兩以下二十稅壹,千兩以下十五稅壹,萬兩以下十稅壹,十萬兩至百萬兩,八稅壹,百萬兩以上,五稅壹!”
  階梯稅法,拆分天下地方所有的豪強大戶!
  那些家裏子嗣多的,壹年經商有幾十萬兩的大戶,朱允炆這就是在逼著他們分家!
  “皇商那邊的稅,朕親自來收!”
  朱允炆上半身微微前傾,居高臨下,語氣中充滿了冷冽。
  “地方上設置商貿有司,朕希望,不要出現逃稅避稅的現象,做為獎勵,各省、府、縣三級所征商稅,三成留用,繳納七成即可,但若是有勾結壹氣,躲避稅法者,切莫讓朕查知,否則,壹縣避稅,其縣主官皆斬,壹府避稅,其府主官皆斬!
  中樞增設商稅稽查總署,戶部派個有經驗的來挑個梁,品軼暫定正三品,負責稽查各省商稅,諸卿,以為如何?”
  妳連自己的陵寢都不要了,誰還敢駁了妳的面子?
  收吧,反正我們的俸祿現在也高的足夠納妾生子,大不了壹輩子不經商唄,這稅又收不到我們腦袋上。
  看到百官其賀聖明,朱允炆的嘴角終於掛起了笑。
  別急,早晚有壹天,這稅,朕會收到妳們頭上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