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種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趙楷就常常夢見自己變成了古人。生活在壹座富麗堂皇的大宅院當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4章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大宋有種 by 大羅羅

2021-8-13 21:40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禦溝;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辀;獻納雲臺表,功名良可收……”
  已經除了孝服,換上了寬大的帝王華服的應天朝廷的官家趙桓,這個時候正立在應天(江寧)府城外的獅子山上,北望大江,眼中噙著淚水(高興的都哭了),吟出的卻是南朝詩人謝眺的《入朝曲》。
  他現在非常欣賞其中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句,因為他覺得自己腳下的金陵真的是帝王之州。
  金陵的地形太好了!
  北靠大江,西臨秦淮,東南又有鐘山為憑。只要稍加經營,就是壹座鐵打的城池。甚至比北漢的太原城更加牢靠!
  和金陵相比,開封府真的壹點都不適合作為帝王之家。
  開封府北面是懸河,四周雖然是平原,但是因為都是旱地,所以糧食產量並不高,而且開封府城周圍的大城市也太多,糧食消耗巨大,根本無法靠周遭的鄉村產出維持。所以每年不得不從東南六路運入幾百萬石米糧,才能讓汴梁子們可以填保肚皮。
  對於兵力孱弱,又無燕山之險可以屏蔽北方鐵騎的大宋而言,以開封府為都簡直就是在作死啊!
  實際上,在大宋朝之前,已經有後梁、後晉、後漢三個小朝廷被汴梁的地形給坑苦了……而這三個小朝廷的禁軍比起之前的開封禁軍可不知道強了多少!
  那都是在五代亂世中打出來的精銳啊!結果照樣沒能茍住,讓人輕易滅了家。
  而宣和年間的大宋開封禁軍都是什麽貨色?守城都勉強,更別說出城去野戰了。
  而不進行野戰,開封府根本就守不住……陷在城內的朝廷就只能在投降、逃跑、等死三者中選其壹。
  哪怕是趙楷那個狠人,其實也選擇了跑路,只是跑得比較體面,打出了北上抗金的旗號——實際上在宣和七年十二月的時候,全大宋最險的就是開封府,甚至比河東的太原府都危險!
  趙楷北走大名,復入相州,再往河東,乍壹看仿佛是迎敵而進,但實際上卻是在避敵……因為敵人的第壹目標就是開封府!
  大金入侵的整個戰略,就是圍繞攻破開封府展開的!
  所以在負責這個任務的東路軍“失聯”後,西路軍的任務必然從攻破太原府後再南下改為繞道南下……因為金國無法承擔失去東路軍的損失。這也是趙楷為什麽能在平定軍大捷之後,得以成功入主河東的原因。
  而當時的趙桓,被困險地,無路可逃,又沒有什麽能打的軍隊可以保命,還被壹群處於絕地而不知的汴梁子包圍……真是在等死啊!
  現在可以跑到安全的金陵,繼續當壹個偏安東南的皇帝,實在是上天庇佑……這就是趙桓的天命!
  身為君王,得知道天命!
  趙楷的天命在西北,而趙桓的天命就在東南。
  所以入了金陵城的趙桓,現在根本就不想回開封府……他現在就想好好的在金陵終老。
  既然要在金陵終老,趙桓就覺得原來那個位於鐘山腳下的江寧府城靠不住了。
  那是唐朝傳下來的舊城,年久失修不說,而且距離長江和秦淮河都太遠……這樣敵人壹旦突破長江,就很容易包圍江寧城。
  這個長江雖險,但是卻太長了,不可能處處都嚴密設防,所以不能單靠壹條長江保衛金陵。
  要確保無虞,就得沿著長江和秦淮河構築新城。新城必須把江防、城防融為壹體。
  時再打造壹支足夠強大的禁軍水軍,並且在秦淮河下遊修建水城,作為水軍的大本營。
  而水營和金陵新城,同樣要融為壹體!
  今天趙桓帶了壹群臣子出了金陵舊城,登上長江邊上的獅子上,就是為了視察正在緊張施工中的金陵新城。
  這座新城規模不大,外形也不是傳統的四方形的,而是依著長江、秦淮河的岸邊修建的,城墻和江堤、河堤融為壹體。幾處城門則和幾座碼頭融為壹體。
  城池的東北還枕上了石灰山(幕府山),將會依山而建壹座和金陵城融為壹體的堡壘。
  城池的西面則會修建壹座和金陵新城相連的“水城”,並把部分秦淮河的河段包裹進水城,將來那裏就是禁軍水軍的老營和船場所在了。
  只等新城建好,水軍也練成,趙桓就能高枕無憂,當他的江南天子了……除非趙楷和金賊可以擁有強大到足以壓制江東水師的水軍,否則趙桓的金陵帝王州就能穩如泰山。
  而趙楷和金賊是不可能擁有強大水軍的……因為在趙桓看來,水軍就靠錢堆出來的!
  坐擁東南富庶之地的趙桓,哪怕要給北方的趙楷和金賊打上兩份錢,他還是如今的三方勢力中最有錢的!
  實際上,在大宋壹統天下的時候,東南六路光是壹個漕米,每年就得給大宋朝廷發去600萬!
  現在照樣拿出來就是了……讓趙楷和金賊拿了錢糧去互毆吧!
  想到這裏,趙桓就長出了口氣,對身後的宇文虛中和秦檜道:“金人和三哥兒要財貨錢糧是嗎?朕可以給……給他們壹家三百萬!只要金人不過淮河,老三不出漢江,不入淮南西路即可。
  至於稱臣什麽的,他們盡管封就是了!什麽兒皇帝,什麽江南國主、什麽吳國王,隨他們封什麽,朕不答應,也不反駁,反正朕就當個江南天子!”
  他這態度可比歷史上的趙構強硬多了!
  不是他有種,而是北面現在是“北周對北齊”的局面,誰也不可能全力南下。而且趙楷和金國也不可能把有限的財力用在水軍上面,至少在打敗對方之前是不可能的。
  “陛下聖明!”
  “陛下不可,自古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啊!”
  稱頌趙桓聖明的是秦檜。
  而嘮叨什麽“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則是宇文虛中。
  這兩位現在並不是以敵國使臣的身份在和趙桓說話,而是以臣子的身份跟在趙桓身邊。
  因為他們倆都是以“放歸”的名義到達江南的,理論上都沒有投靠過趙楷或金國。
  趙桓回頭看了壹眼白臉的秦檜,他知道這家夥當日因為反對趙楷,被趙楷從先帝那裏硬索了去……後來又被金賊抓了,現在又“放歸”到自己身邊,還真是歷經曲折啊!
  因為太曲折,朝中的禦史都懷疑他是奸細……不是趙楷的奸細,就是金人的奸細!
  不會趙桓卻沒有理睬,而是任命秦檜為禮部侍郎。
  隨後趙桓又瞄了壹眼禮部尚書宇文虛中……他現在也背了壹身的彈章。禦史們嚴重懷疑他已經投靠了趙楷,而且證據非常確鑿!因為宇文虛中是把地盤和大部分軍隊都交給趙楷後,才帶著趙楷封趙桓為吳國王的詔書來金陵的。
  但是趙桓依舊不予理睬,還讓宇文虛中當了尚書,官比秦檜還大。
  “朕花錢買平安並不是聖明,而是打不過……真的打不過啊!”趙桓倒是挺實在的,“現在天下的武士,大多都被三哥攏絡了,跟隨朕來江南的,除了種家二老和劉光世的殘兵,就是壹些汴梁子充的禁軍,北伐西征,都是無望的!既然無望,那就只能順天應人,花錢消災了……這可不是朕壹人的想法,金陵城內,十人當中,怕是有九人存著這樣的心思啊!”
  李綱、種師中、種師閔三人已經從大名府南下勤王了。不過並沒有追上趙桓,而是停在了淮陽軍(下邳)和海州,成了抵擋金賊南下的肉盾。
  而劉光世並沒有和他爹劉延慶壹起殉國,而是帶著幾千人逃到了應天府。然後壹路護送趙桓南下金陵,沿途還討滅了不少賊寇,收編壹些散勇。等到過長江的時候,劉光世已經有了兩三萬人的軍隊。現在則被趙桓任命為荊湖路宣撫使兼知鄂州,去抵禦趙楷了。
  另外,還有壹個從萬年新堤戰場上跑出來的範瓊,現在領了淮西安撫使兼知壽州。
  在這三路大兵的保護下,趙桓的小朝廷總算穩住了陣腳。
  而穩住陣腳之後,當然要求發展,而求發展……就需要人才來輔佐!
  趙桓看著宇文虛中和秦檜,頓了頓道:“西、北兩面事情,就用600萬應付!靖康(趙桓已經改元)元年(就是宣和八年)的六路漕糧已經備齊,不日就可以分別運往宋州和襄陽了!”
  有了糧,趙楷和金國才能互相攻打啊!
  如果他們沒有糧,那就要南下搶糧了!到時候兩家壹起打他,趙桓還活不活?
  所以趙桓此舉看著挺慫,但實際上卻有點居心不良。
  趙桓冷冷壹笑,又道:“朕還有個要緊差遣給妳二人……靖康二年是大比之年!朕在江南開創了局面,也是需要人才來當官的!
  所以科舉也照常進行,要讓江南的才俊都有做官的機會,這樣他們才會擁護朕這個偏安天子。
  科舉本就該禮部負責的,妳們二人就把這事兒辦起來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