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28章 吳三桂,妳的機會來了!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4

  鳳翔府,岐山大營。
  吳三桂的心腹將領,今兒壹大早就被請去了中軍大帳,去參加壹場關系到大家夥荷包是否充裕的大事兒。
  現在已經是崇禎二十年十二月底了,再有幾日就是除夕年節。大過年的,大家夥兒都不回鳳翔府城去和小老婆團聚,而是聚集到吳三桂的中軍大帳,當然出了大事兒了。
  大事兒還不止壹件,而是兩件足以改變歷史走向的大事兒。
  其中壹件是大清皇阿瑪曲阜倒鬥!
  雖然多爾袞沒有挖掘孔林,只是由著下面人去挖了壹群已故官僚地主階級的墳頭。但是傳到岐山大營的消息卻走了樣,據傳,就是多爾袞親自主持了對孔林的發掘和考古工作,而且收獲巨大!
  雖然沒有發現先聖的骨骸,但是卻發現了大量的先聖遺寶,先聖遺書……價值連城啊!
  不過多爾袞在曲阜倒鬥發財的事兒和吳三桂關系也不大……他雖然卻錢,還欠了賈布斯的高利貸,但是也不至於要靠挖墳倒鬥賺錢還債。
  而另壹件大事就不得了啦!
  張獻忠死了!
  兩次登基的大西皇爺張獻忠現在堂堂正正的死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兒啊!
  張獻忠活著的時候都打不過吳三桂,現在都涼了,那還不任憑吳三桂欺負?
  就在吳三桂摩拳擦掌準備大幹壹場的時候,群龍無首的大西國又向岐山大營派出了使者,是壹個名叫武孝義的孝廉公,而且還是大明和大西兩朝的偃師縣令。
  吳三桂就是因為他的到來,才在年關之前召集心腹將領軍議的。
  “……張獻忠那賊頭真的死了,是被東虜的炮打成重傷,然後不治而死的,就死在下官的城寨裏面,還是下官找了個口薄皮棺材將他裝進去的。”
  “獻賊壹死,下面的人就群龍無首了,連個接班的偽皇爺都沒了,他的四大養子關起門商議了半個晚上,差壹點就砍起來了,商量到最後,偽大西國以後就沒皇上了,搞四王共治。就是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他們哥四個壹塊兒說了算……”
  “張獻忠遺命不讓他們四個投東虜、投大明,叫他們去投李自成,但是入川的大路又叫大王給占了,所以他們才讓下官來借個活路……”
  岐山大營的中軍設在周公廟內的壹座偏殿裏面,吳三桂高高上坐,關寧軍出身的將領分坐兩邊,大西國使臣武孝義則在堂下站在,向大家夥說著大西國現在的情況。
  不時還有吳家軍的將領發問,武孝義也壹壹耐心解答。
  看著武孝義說完,大家夥也沒什麽問的了,吳三桂這才擺擺手,讓親兵帶著武孝義下去休息了。
  武孝義壹走,吳三桂就笑著問:“諸位,妳們覺得咱要不要放獻賊的幾個兒子壹條生路?”
  “不能放過他們!怎麽能放過他們呢?他們可都是流寇惡賊啊……”
  “這幾個賊子全都罪大惡極,曾經挖掘過鳳陽皇陵!我等都是,馬上就都是大明的忠臣了,怎麽能放過他們?”
  “對!此等惡賊,人人得以誅之,我等當為國除賊,為君分憂!”
  壹群大清鑲綠旗的額真、章京,這會兒都群情激憤,要為大明的鳳陽皇陵被掘壹事,要找張獻忠的四個兒子拼命呢!真是忠不可言啊!
  吳三桂又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的表哥祖可法。祖可法現在終於不當那個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議親使了,他現在是欽差甘陜招撫使,任務就是招撫吳三桂。
  祖可法也搖搖頭,“長伯,不能讓他們入川,否則四川的局面將不可收拾。”
  四川的局面現在是比較穩的,處於穩定內戰狀態!內戰還在繼續,不過人民群眾的生活已經比較穩定了。由李過領導的大順集團和張獻忠領導的大西集團是很不壹樣的,後者基本上還是個強盜集團,首領又是個變態殺人狂。
  而大順集團從崇禎十六年開始,就努力想要建立壹個新興的封建王朝以取代大明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大順集團走了不少彎路,但是彎路走多了也能找到壹點方向——像大順這樣的農民起義軍不走壹點彎路,壹直正確的就把天下奪了,龍庭坐了,那是根本不現實的。
  事實上,李自成在崇禎十三年前不過是真正的流寇,恐怕壓根就沒動過奪取天下的念頭。在崇禎十三年時,他利用壹部分明軍主力追剿張獻忠入川,壹部分明軍主力被調往遼東抗清的機會,打出了“均田免賦”的旗號,還做了“迎闖王”的歌謠,算是有了政治綱領和推翻大明的決心。
  從這時起,李自成這個集團,才算真正開始走上正軌。但是隨後的勝利來得太快,讓李自成沒有時間,也忽略了政權建設和社會改革,所以才有了之後的兵敗如山倒。
  但是因為朱慈烺的崛起,讓南明變成了大清最主要的敵人,又給了李自成這個集團第二次、第三次的試錯機會。
  所以李自成雖死,但是他開創的封建主義革命事業卻越走越穩了。
  進入四川的大順軍,也完全改掉了流寇作風(他們已經不是流寇了),不僅軍紀森嚴,對普通百姓秋毫無犯,而且還非常註重根據地建設。凡是被他們占據的州縣,都會花費很大的氣力清查人口土地,然後就會有計劃的進行圈地授田和計口授田。
  圈地授田是授田給入川的大順軍將士,會根據官職和勛位或者爵位高低,授予50——1000畝不等的職勛田。其中職田不能世襲,職除則田歸,勛田則是可以傳給子孫的土地。
  而且大順軍還吸取了襄陽、南陽淪陷的教訓,不再將圈地的惡政(圈地肯定是惡政,但沒有圈地就沒有封建軍隊,沒有封建軍隊,就沒有封建王朝)集中於壹地,而是分散到每壹個被大順統治的州府。原則上,大順軍在壹個州府所圈占土地的數目,不會超過該州府總田畝數的百分之三十。
  余下的百分之七十,則用於計口授田,分給該州府的平民百姓。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分田的,因為大順王朝也需要商業和手工業。所以大順朝在進入四川後,也開始用戶籍區分士農工商了。
  當然了,大順的戶籍沒有明初那麽仔細,只是將四川的平民百姓分成了農戶、工戶和商戶三大類。
  其中農戶占了絕大部分,壹律計口授田,並承擔相應的租調庸。另外,沒有所在地官府的批準,農戶壹律不可離開縣境——人家說流寇出身的,當然要防著新的流寇了!
  而工戶、商戶則相對自由,可以在州府境內自由遷徙——工商戶籍不歸縣,而由州府直接掌握,他們不需要納稅,但是要承擔“和買”和“長庸”。所謂“和買”就是以大順朝廷規定的價格賣出產品!而“長庸”則是長時間上番服徭役。
  其中工匠戶要替官營工坊無償勞動。
  而商戶則要替官營的榷場幹活——凡是跨越州(直隸州)府的商業流通,壹律由官營榷場掌握。掌握並不等於官府直接下場做買賣,而是將某壹樣商品在某個州府的批發權,發包給幾個商戶,由他們負責經營。
  總之,大順政權在四川采取了穩紮穩打,仔細經營的戰略,所以進展很慢,因此明朝壹方,暫時也能穩住局面了。
  吳三桂也壹直盯著四川這個天府之國,當然知道那裏的情況,他還準備在陜西的局面穩住後,出兵四川,替朱慈烺對付李自成的余黨呢!所以就不願意讓大西軍這幫沒規矩的流寇再殺回四川去了。
  他當下就重重點頭:“請招撫使轉告皇爺,三桂絕不會讓獻賊的余孽再回四川了……大散關,就是他們是死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