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77章 吾道不孤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3

  桓溫在與壹眾舊友閑談的時候,也在留意旁處。因為庾曼之的過分熱心,讓他對於胡潤的身份隱有無從辯解之勢,心裏也開始患得患失起來。
  當看到胡潤隨著沈哲子行出,他的心弦壹時間也有繃緊,甚至忍不住想追上去,但身邊這些久不見面的舊友實在太熱情,加上他如果追上去不免過於著痕。因而只能在心裏安慰自己,駙馬不是尋常庸碌之人,未必就會因此冷眼有加,應該能夠理解他的為難。
  隨著父親去世,歷經人情冷暖之後,桓溫也不再是以往率性無憂、心思單純的少年郎。就算再怎麽遲鈍,大約也能明白胡潤厚結自己的意圖所在。
  對此他倒也談不上抵觸,只是不免有幾分心酸,如今的自己沒有長輩可以依靠幫扶,也僅僅只有過往的人脈尚可壹觀,難免要被人當作造訪高門的敲門磚。胡潤這人在他看來也是有可取之處,若能因此幫上壹把,他倒也願意托上壹次。
  所謂患難情彌,對於胡潤給他的幫助,他心內也是感念極深。
  雖然坐在席中,但是桓溫的視線壹直望向門口。過了大半刻鐘,胡潤終於又行入進來,步履變得輕快幾分,僅剩的那壹只獨眼也是湛湛發亮,可見是此行不虛,有所收獲。
  桓溫心裏剛松壹口氣,便見沈哲子身影又出現在門口,正微笑著對他招手,要請他過去壹敘。這讓他心情又變得有些緊張,硬著頭皮起身離席迎了過去。
  “駙馬,關於胡世兄的舊跡……”
  行到沈哲子面前後,桓溫便開口想要解釋幾句,沈哲子則擺擺手打斷他的話,笑著說道:“元子兄不必以此為意,我也曾有軍任,亂軍過境,余者或是附勢,或是遭迫,其實已經難辨。不過眼下江東既然已經歸安,那倒也不必過分察察,只要順伏於王化,那也都是晉民。即便有行差踏錯,當付有司問責審辨。眼下我不過賦閑於家會見友人,並無興趣過問旁人案牘所勞。”
  聽到沈哲子這麽說,桓溫才松壹口氣,繼而嘆息道:“閑居論雅,共坐談玄,駙馬進退得宜,盡顯從容。可惜我庭門衰敗,已經久無雅趣了。”
  這話說的,好像妳以前有過壹樣。
  沈哲子示意桓溫行到胡床那裏,他自己先坐下去,將袍服衣擺輕撩,順勢將腳踝搭在了遊廊欄桿上,狀態很是愜意,又望著桓溫說道:“死生俱有命,若能死得其所,未必不是幸事。元子兄傷情頹形,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生者不息,銜淚忍痛宜加勉,才能不負先人、不負此身啊。”
  “我是繁華處久,不忍再見傷悲。歸都以來,又是濁塵牽擾,心境難平,反倒不知該如何去拜望勸勉元子兄。幸在元子兄並未長痛消沈,絕棄舊友,總是再見有期,可謂壹喜。”
  桓溫聽到這話,不免有所汗顏,其實這大半年來,他的心態始終未從喪父之痛當中抽離出來,半是哀痛,半是面對前路的茫然。
  以往或可侃侃而談,壯言大誌,可是如今家中頂梁傾毀,孤母長悲戚,諸弟皆待哺。而且所面對又是壹個亂後蕭條的局面,這些重擔對於壹個尚未加冠的年輕人而言,實在過於沈重了,不知該從何處入手。
  桓溫坐在了沈哲子旁邊的胡床上,慨然有感道:“駙馬舊事,早年聽來雖有欽佩,但也不乏別思。但原來世事終究還是聞之覺易,躬行卻難。不瞞駙馬,眼下我心內仍是思緒紛雜,不知該要何為,唯恐有負嘉望,踟躇不敢向前……”
  “諸事侵擾,誰又能無困於懷?元子兄不必以此自厭,令尊生而高風,死留馨骨,何愁前路無所恃?”
  沈哲子又望著桓溫說道:“元子兄眼下衰期未出,強要奪情舉事未免失情,但若長久悲思不免又小頹誌氣。今次我與廳內諸友共論收撿賢骨之事,不知元子兄可願分勞?”
  “能得相攜,怎敢有辭。只是我卻恐自己才德少遜,未能勝任啊……”
  桓溫也知道自己眼下很難獲得壹個良職顯任,而眼下這壹件事卻是都中時人矚目,極能邀取名望,沈哲子拉他壹起共同做事,確是有很大的提攜之意。這樣等到他除衰之後,便更有資本謀取任事。
  “元子兄太自謙了,似庾三那種拙人都是勇於人前,不肯藏拙。況且諸多舊友共為此事,即便偶有疏漏,自然也有旁人補遺。”
  眼下的桓溫,困頓於家業的傾頹,多少有些不自信,氣概較之原本歷史上功成名就時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事情就這麽說定了,廳中李弘度乃是執筆參事,元子兄對他不熟悉也不要緊,還有庾長民和我家雲貉,他們都會帶妳把舊事追補上來。眼下尚在整理舊籍,已經查實的中興以來城郊荒冢已有壹百余處,再過旬日,便要逐次開墓發棺遷葬了。”
  桓溫聽到這話,便也不再多說,點頭應了下來,不過對於胡潤的事情,還是有幾分牽掛,沈吟少頃後才說道:“胡世兄這個人,確是劣跡於前,不過此人良性未泯,不乏可取之處……”
  沈哲子聞言後便笑壹聲,胡潤這個人他雖然見面不久,但說到認識之深,未必就不如桓溫。此人既然擺明態度要入他門下,那麽如何任用,他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胡厚澤這個人,剛才在我面前也確有自陳,要在我門下聽用。既然是元子兄所薦,那這都是小事。不過元子兄也不要怪我言深,往年我於世道多保有善念,然則總有兇險不期而至。即便不為身謀,也當為先人之聲而謹慎。”
  沈哲子壹臉善意規勸道:“元子兄舊日有困,居然要待都外有援,這實在是舊友疏忽,愧於薄情。不過既然我已經知道此事,那都可以直接掀過。這壹份情誼,我來替元子兄應下,來日我會將胡厚澤遣用離都壹段時間。待此事有所冷卻,元子兄妳恩義難棄,私下論交即可。”
  胡潤這個人,是壹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在沒有完全將之馴服之前,沈哲子是不會給他考驗忠心的機會,老老實實在他府下做事求進。
  桓溫聽到沈哲子這麽說,其實是隱隱松壹口氣。因為說實話,胡潤的施恩對於他而言,其實給他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負擔。
  托了庾曼之的福,眼下都中半數紈絝都知胡潤是他的救命恩人,假使有日胡潤的叛逆事跡被掀出來,他自己可以看得開,不計較,但是會不會給他父親的忠烈之名蒙上壹層陰影?
  況且沈哲子所說的兇險不期而至,即便他自己心跡坦蕩,但卻難保會有人借此中傷。他可沒有沈哲子那樣的手腕和能力予以強硬反擊,屆時要如何申辯?
  對於沈哲子這壹安排,桓溫雖然頗為感激,但卻不好直接宣之於口,只是點點頭表示謝意,繼而便嘆息道:“江山蒸煮,鼎業沸騰,局中賢愚,泰半身不由己啊!”
  “金甌雖有殘,吾道從不孤。來日揚鞭北上,揮戟殺胡,前後所望,未嘗不是微時舊人。勿須自艾,且望前途!”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