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78章 趁亂而進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3

  鄉黨是政治生態中極為常見的力量組合,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漢末三國的潁川鄉黨、兩晉之交的青徐鄉黨以及結束南北動亂的關隴武裝集團,可以說是分別引領和締造了壹個時代。其他時代或許還有鬥爭更為猛烈的鄉黨集團,但從對世道整體的影響而言,卻是遠遠不及。
  但說實話,人心復雜多變,庭門之內尚且難免有所爭執,區區鄉籍實在不能將所有人都約束如壹、共同進退。
  比如說劉超,劉超是根正苗紅的瑯琊人,但是其忠烈事君卻大悖於時下的主流。不同角度去看這種情懷,感覺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在壹些鄉人看來,劉超這種堅持不免就有情遠絕眾、薄於鄉誼的意思。
  劉訥是劉超的兒子,在沈哲子印象中是壹個很有精神的年輕人,早年跟隨父親居於京府。前不久隨父歸都,沈哲子請他往沈園玩了幾次,便與沈園裏那些憤青們混在了壹起。劉訥參與了這件事,沈哲子倒不感覺意外,但卻又逃了出去沒被當場擒拿,過後再被州府張榜捉拿。如果不是巧合的話,這當中便有許多滋味可供咂摸。
  以劉超今時在臺內的資歷和地位,其嫡子哪怕犯了錯,只要不是什麽十惡不赦的大罪,既然沒被抓個正著,過後哪怕是為了保全臺輔的面子,也不宜窮追不舍。可是現在劉訥逃是逃了,但卻不能幸免,反而被重筆標註起來,似有在劫難逃的意味。
  這給沈哲子的感覺,首先就是這件事已經不再單純,被人給盯住了。其次就是,這不是王導的做事風格。王導這個人,無論做什麽都有壹種寬宏雅量的味道,絕不會咬著這壹點窮追不放。
  劉超的兒子被懸榜捉拿,這更像是青徐人家在以此重標,懲戒叛徒!
  沈哲子略作咂摸,不免也替劉超感覺有些冤枉。劉超對他雖然不乏欣賞,但也僅止於此,從來沒有在立場上對他有所偏袒,始終以忠君而自持。以此而惹來鄉人的怨視,實在有些沒道理。
  當然,劉超今次能夠歸臺接替陸曄,本身就是青徐人家和豫州門戶交涉後取的壹個折中安排。青徐人家大概以為憑著鄉誼,劉超歸臺後或會對他們有所照拂,結果事與願違,心裏難免有落差,以此而泄憤。
  總得說來,無論在什麽世道,是對是錯都不重要,關鍵是要合群。哪怕是妳手握真理,但這真理只有妳壹人掌握和認同,那麽妳就是異端!
  眼下形勢尚有晦暗,沈哲子在這當中也實在有些尷尬,他並沒有主動挑釁,但事情卻又因他而起。即便是回到城內,無論怎麽做,似乎都不對。如果公開聲援沈園那些年輕人,無疑是正入彀中,要承受大量時人的怒火,要被人詰問服散與忠義與否到底有什麽關系?無論怎麽答,都是取厭於人。
  但如果就置身事外不做理會,那麽時評無疑會跌至壹個谷底。那些年輕人受了他的蠱惑做了錯事,結果他倒縮頭不出,沒有壹點擔當!
  沈哲子沈吟許久,還是決定暫且不公布他已經回來的消息,且先在都外觀望了解更多,再決定下壹步該怎麽做。
  他這裏尚在遲疑,又有家人來報錢鳳等人已經自京府抵達都南。聽到這個消息,沈哲子不禁大喜,他這裏尚在困頓於身邊沒有人可以商量對策,錢鳳這個老陰貨來的實在太及時了。
  於是沈哲子便先將別的事都拋在壹邊,在家人護衛下秘密前往都南去與錢鳳匯合。
  自從年前確定北上,錢鳳整個人便又恢復了活力。在京府的時候便已經安排幾批人物北上打前站,今次來到建康,是要向沈哲子辭行,同時臨行前商談壹些更細節的問題。
  沈哲子趕到都南的時候,錢鳳壹行早已經入住了沈家於此的壹處秘密莊園裏。今次北上,乃是壹個長期的規劃和打算,人員物資壹再精簡,仍然規模不小。
  彼此見面,錢鳳先向沈哲子交代了壹下安排人員北上的問題:“當下雖是南北敵望,但野間也不乏遊離浪蕩者。早先所遣幾部,或至彭城,或抵壽春,遠近不壹。大險倒無,只恐亂卒侵擾。若能無險涉過,各自蟄伏下來,尋常整家治業,若有異態便使遊卒傳遞南來。”
  兩國交戰,各潛間諜倒也不是什麽稀罕事。而且這些從事情報工作的人員也不必緊張兮兮,且不說南北之間本就有大量的緩沖地帶,其間各據壹方的塢壁主們或降或叛也是吃飯喝水壹般的尋常,彼此間人員流動也難做到控制入微。
  如果僅僅只是收集軍事方面的情報,任務其實很簡單,鄉野之間浪蕩便能發現端倪。畢竟以時下的戰爭動員水平,很難做到快速集結、精銳突襲,大凡稍有規模的戰爭,都要經過壹段周期不斷的準備動員。
  最難的地方還在於對敵國中心區域的滲透和監視,比如如今的建康城,秦淮河以北靠近臺城的位置甚至不容許胡人靠近。壹旦有逾越,即刻殺無赦!而達官雲集的烏衣巷等區域,也是防備森嚴,不許外來者隨意浪蕩。
  眼下羯胡的核心區域襄國、鄴城,從人員構成上,要比建康復雜得多。甚至在石勒坐鎮襄國之後,還在城內遭受過東晉所派遣的刺客刺殺。如今即便防衛有所森嚴,但也肯定不是無懈可擊。
  但這並不意味著滲透工作就是壹片坦途,錢鳳壹行今次要直趨襄國,危險程度仍然不小。時下雖然沒有嚴格控制人身的路引制度,但卻有鄉人連坐互證的傳統。作為絕對的外來者,想要融入敵國京都,困難仍然不小,稍有不慎,便是殺身之禍。
  為了保證行動的隱蔽性,錢鳳甚至連龍溪卒那種精銳都沒有攜帶太多,只有寥寥五六人貼身保護。壹則龍溪卒雖然戰鬥力高,但因為久經訓練和戰陣廝殺,身上自有壹種不同尋常的氣質,尋常人或是感覺不到,但未必能瞞過久歷戰事的羯胡精銳。二則深入敵國,最重要的還是隱蔽,攜帶多少精銳其實意義不大。
  比較讓沈哲子感到意外的是,那個在京府舍盡家財投獻於他的辛賓居然也在錢鳳此行的隨員中,而且言辭神態之間非但沒有惶恐,反而隱隱有得到重用的興奮。對此沈哲子也真是無語,好好的京府豪商、安逸日子不過,居然要舍盡家財只為求壹個隨時可能喪命的遣用!
  “非常之人自有殊異之誌,恰如郎君,奮進至今,已是平流望進,坐至公卿,又何必勤勉於事,傷心勞神?”
  對此,錢鳳只是笑語說道。
  沈哲子聞言後不免啞然,旋即便又苦笑。是啊,世上總有太多異類,好好的日子不過,偏偏要想著法的折磨自己。
  略過此事,沈哲子又嘆息壹聲,跟錢鳳講述了壹下時下都中所面對的新狀況。
  聽完沈哲子的講述,錢鳳也低頭沈吟起來:“不必再作猜測,此必有人構陷郎君。即便不是肇始,其勢已經構成,大可等樣而視。我是常年不在都中,不悉人物,郎君眼下可有應對之策?”
  “唉,這正是我為難之處,不知該要如何取舍。”
  沈哲子簡單講述了壹下如今都內派系傾軋的現狀,以及自己所面對的兩難處境。
  錢鳳聞言後,沈吟許久才嘆息道:“眼下這個局面,實在不足困頓郎君太多。郎君心內應該早有定計,只是為何仍作兩難?我是不履其位,或有壹見之明。我等南宗門戶,長立於世誠然不易,其中辛苦,郎君自知。通言舊跡,不過壹語而已,趁亂而進!北宗枝蔓雜生,強理不順,既然如此,何必再理?此世非我壹人得據,亦非我壹人戕害,既如此,勇進即可,不必旁顧!”
  聽到錢鳳這麽說,沈哲子神態略有意動,他的確不是沒有反擊之策,但是因為擔心控制不住局面,所以心內有些遲疑。錢鳳再次重申了壹遍他家在這世道得以進步的根本,那就是趁亂而起,這讓沈哲子少了許多顧慮。
  他的確不乏撈夠上岸的打算,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總有人輸的不甘心,想要壹局翻盤。以往他是將破局的契機安排在了年余後的北伐,可是眼下的局面也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今次歸都,尚有人貨贈予郎君,或能有助郎君度此困局。”
  錢鳳見沈哲子似是有了決定,於是便又說道。
  聽到錢鳳的匯報,沈哲子眸子不禁壹亮,當即不再遲疑,伏案疾書,幾封信頃刻而就,然後便遣家人分送各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