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

酒徒

歷史軍事

 我想,五千年浩瀚歷史中,重重天威下,總有壹兩個男人站著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八十四章 取舍(12)

家園 by 酒徒

2018-8-28 17:47

  羽箭如冰雹般從天空中落下,在魚梁大道正對的城墻上砸起壹片片血霧。橫七豎八的屍體上立刻刺猬般長起了白毛,也不管是守軍和還是叛軍的,羽箭沒有眼睛和心神去分辯其中差別。有壹名鐵甲步卒顯然還沒有完全氣絕,在來自地獄的“冰雹”中艱難地探起頭,壹寸寸地向敵樓中爬,身後拖出壹條長長的血跡。羽箭壹波波落下來,砸在他的鎧甲上,直到最終有壹支把細密的甲葉穿透!
  “李密瘋了!”旭子抹了把臉上的血,低聲罵道。他的身上又添了幾處傷,右臂上有壹處尤為嚴重。唐公李淵贈送的黑甲質地雖然優良,卻做不到刀槍不入。此刻,紅色的肌肉和破碎的鎧甲在那裏壹起向外翻開,就像嬰兒長大的嘴巴。周大牛和張秀兩人拿著藥葫蘆,拼命向傷口上撒藥粉。金瘡藥卻很快被血沖走,起不到任何效果。
  “沒事!用布條在這勒壹道!”隋軍郎中孫晉用手指點了點傷口上方,無動於衷地命令。這壹天見過的死亡太多了,眼前這點小傷已經引不起他的驚詫。
  “將軍大人,將軍大人的……”周大牛指了指李旭血葫蘆壹般的腦袋,欲言又止。
  “那是別人的血!”孫晉翻了翻眼皮,轉身走向其他傷者。這個冷冰冰的動作激起了很多親衛的憤怒,有幾個火氣大的就要沖上去,把無良醫生拎回來痛打,李旭卻用左手制止了他們的魯莽行為。
  “的確是別人的!”他低聲解釋。臉上的血是別人的,剛才那輪拼殺至少又有三名敵方勇士被他砍下了城頭,其中壹人個子比他還高出半個腦袋,被黑刀砍中後,血向噴泉壹樣爆發出來,將天上地下染得壹片通紅。
  天空上的太陽已經偏西了,在大半日的時間內,叛軍除了偶爾幾次攀上城墻,又被雄武營的弟兄們拼死趕下去外,其他壹無所獲。而李密試圖用來建功立業的魚梁大道則成了鬼門關,無數叛軍從這裏沖上來,卻沒有壹個人能回頭。
  “狗娘養的老天,居然還不肯黑!”宇文士及氣喘籲籲地走上前,大聲抱怨。此刻他也像從血池裏剛洗過般,渾身上下濕漉漉的。左額頭上又壹道輕傷從眉梢壹直畫致耳垂之下,讓原本儒雅的相貌平添了幾分淩厲。不得不說,這小子越來越有男人味了,身上的陰柔感覺盡被陽剛之氣取代,整個人站在那,就像壹把出鞘的鋼刀。
  “我估計天黑後他們會挑燈夜戰。越打下去,他們的士氣越低。過了今夜,他們就得時刻提防咱們的援軍殺到!”李旭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了想,回答。
  據他和宇文士及兩個人推算,得到黎陽城被攻下的消息後,其他諸路平叛大軍肯定會星夜兼程向黃河岸邊趕。以府兵們的行軍速度,早則明天晚上,遲則後天日落,肯定有壹支屬於自己壹方的生力軍能趕來。留給李密和韓世萼的時間的確不多,所以也怪不得對方不顧傷亡地和自己拼命。
  攻城拼的是消耗!不知道哪位兵家總結出這樣壹條致理名言。不過是三個多時辰的戰鬥,城上城下至少擺了七千多具屍體。旭子和宇文士及已經數度抽調預備兵馬補充到城頭各個危急部位,韓世萼和李密麾下負責攻城的隊伍,也換了好幾茬。
  雄武營的將領們根據高句麗人守遼東的辦法制定出來的防禦方式非常有效,大量的敵軍被消耗在壹次次徒勞的攻擊中。照這樣的消耗速度,即便最後攻下了黎陽,攻城的叛軍也成了壹支殘兵。
  數度有去無回的體驗,已經嚴重打擊了攻擊方的士氣。聽到攻擊的命令,他們不再像上午時那樣舍生忘死。有人還出工不出力,大聲吶喊著上前,受到守軍阻擊後便快速逃走。李密麾下的督戰隊處決了不少這樣的“聰明者”,可下壹次攻擊開始後,依然有大量將士弄虛做假來蒙蔽督戰隊的眼睛。
  “咕嚕嚕——”
  “嗚——嗚——嗚!”
  城墻下的戰鼓聲越來越沈悶,號角聲也像晚秋的蟬鳴,壹聲比壹聲無力。聽到催命鼓,各路攻擊隊伍並沒有立刻加速,而是螞蟻般向前蠕動,邊走邊有人不斷地回頭。
  以往發生這種情況,叛軍的主將會立刻派人上前催戰。但這壹次,督戰者卻沒及時沖上來。正在觀察敵軍動向的旭子和宇文士及驚詫地將目光向遠方看去,剛好看見敵軍主陣中的奇特景觀。
  李密和韓世萼正在爭執!站在敵樓上的旭子和宇文士及聽不見二百多步外的敵軍主將在探討什麽。但是他們能看出來,韓世萼很氣憤,壹邊說話壹邊不停地揮舞手臂。李密則丟下了羽扇,手中拎著壹桿長槊,不斷地向魚梁道上指指點點。片刻後,韓世萼將身邊的壹面巨盾用腳踢飛,恨恨地走開。李密將手中長槊用力插進了泥土,然後揮動令旗,命令麾下士卒繼續進攻。
  “韓世萼舍不得他麾下的將士了。但李密不願意今天的戰鬥就此結束!”宇文士及指了指城墻下密密麻麻的屍體,低聲分析對方兩位核心將領的爭執原因。
  “韓世萼這個時候提出異意,於事無補!”李旭想了想,從叛軍角度回答。同樣身為壹軍主將,他理解韓世萼此時的感受。但主將和軍師當著全軍將士的面失和,卻是壹件非常不可理喻的行為。想到這,他偷偷地看了壹眼身邊的宇文士及,偏巧,宇文士及的目光也偷偷地看了過來。二人目光相接,迅速地避開,臉上立刻都堆起了笑容。
  “好像李密這個軍師比主將韓世萼說得算!”張秀指著城下敵軍,大聲公布自己的新發現。
  “韓世萼是叛將,李密是楊玄感的心腹。叛軍那裏,自然是軍師的權力大過主將!”宇文士及聳聳肩膀,滿臉輕蔑地將話題轉向別處。“楊玄感如果真會用人,就不該將這兩個家夥放在壹路,李密這人,只能用來拉攏豪傑,憑著他那響亮的名氣,真能騙過壹大堆人。用來領兵打仗……”他不再繼續評論,抓起長槊走到了城墻和敵樓的相接處。這次又輪到他帶隊迎敵了,無論李密是不是徒有虛名,守得住黎陽城的人才有資格評判。
  “傳令給秦參軍,讓他派壹百五十名身體最結實的人上來。直接從長索上爬進敵樓!”李旭轉身,對著周大牛吩咐。憑借積累的經驗,他判斷出敵軍這次進攻不會太強烈。自己剛好能分分神,給城墻各關鍵部位補充壹些人手。他用刀尖指了指城墻中央偏南段,還有靠近拐角的幾處城垛,“那裏,李督尉身邊,還有孫校尉負責地段,都補充壹個隊,告訴秦參軍,挑身子骨結實的先上!”
  “是!
 周大牛抱拳肅立,然後轉身跑向了拴在敵樓內側的長索。壹整日,他已經三度從此處爬上爬下,手腳都爬出了感覺,幾下松緊,人就落到了地面上。然後雙腿用力,野馬般跑向了藏兵的民居。
  在城下民居中待命的預備隊弟兄壹看見周大牛,立刻圍了上來。“怎麽樣了?”“敵軍退了麽?”“李將軍的傷勢如何?”大夥無視明法參軍秦綱的臉色,七嘴八舌地問。
  “李將軍命令!”周大牛左手扶住自己的膝蓋,右手指了指喊殺聲正響的黎陽西墻,氣喘籲籲地傳令,“上三個最強的隊去敵樓,趁現在,順繩梯爬上去。城墻上也再補充三隊弟兄,李安遠督尉那,孫翔校尉那,還有隊正張江負責那段,各自補壹個隊上去。要,要身體最壯的!”
  預備隊迅速行動了起來,數息之後,三百多名好手走出了民居。按照李旭的將令要求,爬上最需要人手支援的城墻。當他們順著長索和馬道陸續趕到指定位置的時候,本輪博殺已經接近尾聲。士氣大減的叛軍沒堅持半柱香功夫就被守城的弟兄們趕了下去。惱羞成怒的李密自然又派出弓箭手進行報復。可忙碌了將近四個時辰的弓箭手們也沒了勁頭,羽箭密集程度和力道都大大減弱。
  李密鳴金,將除了擔任掩護的盾牌手和弓箭手之外的所有人都撤回了本陣。城墻上,守軍則在李安遠和宇文士及兩個人的帶領下,發出了別有用心的歡呼聲。
  “噢——噢——噢,退兵吧,再不走就沒機會了!”
  “走吧,弟兄們,只抓主謀,協從不問!”
  城頭上的歡呼聲壹浪高過壹浪,令攻擊方大感惱怒。片刻後,叛軍中又有數名作戰不利的低級將領被當作替罪羊拖出隊伍。壹些將領不服,圍著李密大喊大叫。韓世萼卻抱著雙臂在遠處看熱鬧,不肯替軍師解圍。忽然,李密抓起了豎在地上的長槊,壹個橫掃,將圍著他的將領迫退數步。然後手腕壹翻,長槊指向了距離他最近的壹名都尉。
  所有人,包括站在敵樓中看熱鬧的守軍將士都楞住了,誰也沒想到身穿儒者長袍的李密武藝竟然如此出色。在旭子和宇文士及驚詫的目光裏,那名督尉左躲右閃,卻始終避不開李密的槊尖。他終於無法承受這種羞辱,用胸口頂著槊尖不再閃避。李密好像問了什麽話,那名督尉不停搖頭。李密又追問,那人依舊搖頭。忽然,叛軍將士紛紛後退,李密用長槊將敢於置疑他的督尉挑起來,遙遙地甩向了戰場。
  “呼啦!”幾十名將領全圍了上去。緊接著,從李密身後也沖出了幾十名將領。雙方對峙,叫嚷,劍拔弩張,好長壹段時間,居然沒意識到城墻上有人正在看笑話。
  城墻上響起了斷斷續續的哄笑聲,無論參加過遼東戰役的老兵還是剛被脅迫入伍的新卒,所有人心中對叛軍都生出了輕蔑之意。通過將近壹天的苦戰,新兵和老兵們的關系迅速升溫,在叛軍的逼迫下,他們很快認同了彼此的自家人身份。眼下看到叛軍出乖露醜,登時信心大漲。
  韓世萼終於忍無可忍,走過來,大聲呵斥。沖突的雙方都悻悻地退開,幾名被綁在隊伍外圍的替罪羊也因此死裏逃生。李密和韓世萼又開始爭執,片刻後,李密將長槊再度插入泥土中,走到中軍,親自擂響了戰鼓。
  “咕嚕嚕——”戰鼓聲再度激越。淒厲的號角聲與之唱和,宛若垂死猛獸發出的悲鳴。
  韓世萼翻身上馬,在侍衛們的簌擁下,朝著黎陽城奔來。壹邊疾馳,他口中壹邊發出吶喊,全身鎧甲被夕陽壹照,燦若天神。
  數以萬計的叛軍將士跟在韓世萼的戰馬後,掀起壹股人浪。波峰所指,正是黎陽。
  “咕嚕嚕——”戰鼓聲連綿不絕。另壹支隊伍從人浪後分出來,快速撲向魚梁大道。當先的是十幾名碩果僅存的鐵甲兵。鐵甲兵身後是十幾名壯漢,擡著數根長長的木桿。再往後,是大約三百多兵器各異,鎧甲也大相徑庭的家夥,壹個各身材高大,滿臉殺氣。然後,是數千名沒有鎧甲,青布包頭的勇士,步履整齊,目光堅定。
  “這是才是李密的血本兒!”宇文士及指指慢慢掩向魚梁道的煙塵,低聲說道。剎那間,他的話中居然帶上了壹絲緊張。
  “讓弓箭手準備!”李旭用命令來回應。他再度抓起腳下的步弓,把羽箭搭上了弓臂。他在敵軍隊伍的尾端又看到了兩個最不願意見到的熟人,兩個指揮士卒攻城的敵將。
  其中壹個身材非常普通,看上去像個江湖郎中,只是手中拿得不是虎撐,而是壹把厚背長柄大刀。
  另壹人,長得卻像個貨郎,市儈氣滿臉。
  註1:“虎撐”是舊時行醫者手執的壹種標示,又叫作“串鈴”。傳說為藥王孫思藐所首創,實際出現時間比隋唐更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