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兩個國君會晤,這等事情在春秋時代並不少見,只是隨著列國之間爭霸戰爭日漸頻繁,禮崩樂壞,在國君會盟上所鬧出的亂子可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宋襄公被楚人挾持,差點死於非命。
大名鼎鼎的齊桓公也被曹沫劫持過,還被逼無奈的歸還此前吞並的魯國的城邑土地!
所以,允常也擔心慶忌可能在會盟之時對自己不利。
即便不殺死或扣留允常,將後者羞辱壹番,這種事情相信慶忌是幹得出來的。
大司寇鹿鳴沈吟片刻,道:“大王,還請安心。臣觀吳王慶忌為人,行事坦蕩蕩,有大丈夫之風,何苦難為大王,以墜自身之名望?”
“再者說,季蔻公主現在是吳國的王後,慶忌是大王妳的女婿,於情於理,慶忌都不應使大王難堪。”
“是故,以臣之見,大王便宜行事即可,無需過分憂慮,如杞人憂天耳!”
聽到這話,允常的心下稍安,只是依舊有些猶疑不定。
對此,大司馬石買有著不同的見解。
“大王,大司寇之見,請恕臣不敢茍同!”
石買作揖道:“慶忌,乃壹代不世出之雄主。”
“從其以雷霆之勢,起兵回國奪位,平公子光之亂,連敗越楚兩國,又在國內厲行變法改革,種種大事來看,慶忌所圖非小,且侵略成性!”
“他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壹般,有著九合諸侯,壹匡天下之野望!”
頓了頓,石買繼而沈聲道:“然,慶忌何以實現這壹野望?唯滅越並楚,成昔日霸楚之勢而不可為之。”
“越吳相鄰,兩國又是世仇,血海深仇不可消弭!”
“現在慶忌邀會大王於禦兒江,臣唯恐慶忌對大王不利,便是不殺大王,可能也將劫持大王,脅迫越國,使我越國發生內亂。”
“嘶!”
聞言,允常不禁倒吸了壹口涼氣,倍感震驚。
“慶忌當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劫持寡人?”
允常壹副不可置信的模樣。
石買則是擲地有聲的道:“慶忌既然有霸主之誌,便能行非尋常之事,不可以常理度之。”
“而今,吳楚兩國已然弭兵,互修盟好,數年之內不會再戰。吳國鄰近諸國中,慶忌所慮者,唯有吾越國!”
“是故,難保慶忌不會對越國下手,以卑鄙手段脅迫大王妳就範。”
允常壹聽這話,額頭上不自覺的滲出壹些冷汗,心中越想,越覺著慶忌極有可能幹得出這等背信棄義,毫無下限的事情。
“大司馬,既如此,寡人當如何是好?”
允常詢問道。
“回稟大王,慶忌既然已經邀約,大王若不赴會,極有可能為吳人以借口,揮師伐越,或讓大王名聲掃地,以為大王懼怕慶忌,以為越國懼怕吳國。”
“所以,禦兒江之會,大王當走壹遭。只是在此之前,大王還需有萬全之策!”
“是何全策?”
石買胸有成竹的道:“大王應先下手為強。慶忌於我越國而言,始終是壹大禍害!”
“若不除之,越國何安?”
聽說石買打算除掉慶忌,在場的越王允常與鹿鳴都不禁嚇了壹跳,為之瞠目結舌。
“大司馬此言差矣!”
鹿鳴忙不叠的反駁道:“慶忌乃敵國雄主,確不利於吾越國,然則壹國之君,如何說殺便殺?更何況,還是萬人之敵的慶忌?”
“且不說,此事能否成功,若失敗,屆時惱羞成怒的慶忌,極有可能令我越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到時候,大王與越國何以自處?”
“大司寇所言,大繆也!”
石買恨聲道:“大事未行,汝怎知成敗與否?慶忌若薨,則吳國必然大亂,何不利於我大越國?”
“哼!大司馬,汝這是誤國誤民之言!慶忌豈是那般好行刺的?”
“妳!”
對於鹿鳴的看法,允常認為言之有理。
慶忌有萬夫不當之勇,以壹敵百都不在話下,壹般的刺客豈能近得了他的身?
“大司馬,若是行刺慶忌,汝可有謀劃?”
允常又試探性的詢問道。
“這……”
石買的臉色頗為尷尬,顯然是並沒有壹個完整的刺殺計劃。
見此,允常權當石買是壹時失言,不以為意。
允常雖談不上壹代雄主,但好歹是守土開疆之君,壹些膽魄還是具備的。
所以,允常旋即臉色壹正,道:“寡人決意,與慶忌會於禦兒江。”
“若慶忌當真對寡人不利,劫持或謀害寡人,還請二三子擁立太子鳩淺(勾踐)繼位,如輔佐寡人壹般輔佐鳩淺!”
“大王……”
對於強勢的慶忌,強勢的吳國,允常只能選擇默默承受。
小不忍則亂大謀!
畢竟,吳強越弱的形勢,難以逆轉。
去年,越國還趁著吳楚兩軍鏖戰於鴆茲之際,接納叛亂的闔閭,甚至是趁火打劫的揮師伐吳。
慶忌若是以此問責於允常,羞辱允常,甚至是劫持允常,允常都只能被迫接受。
但,允常絕不能容忍慶忌以自己脅迫越國!
所以他不得不做好周全的準備,壹旦慶忌對自己不利,勾踐即刻繼位,以對抗心懷叵測的吳國。
……
就在允常君臣商議著如何應對南下的慶忌的時候,後者也在同孫武、範蠡、伍子胥三人說起此番禦兒江之會的事。
向來足智多謀的吳都縣令伍子胥首先道:“大王,防人之心不可無。吳越禦兒江之會,越人極有可能從中使壞,謀害大王也!”
“何以見得?”
“吳強而越弱,非時日或越國自身變革所能消弭。而今我吳國又推行新法,國力蒸蒸日上,勢必越國追之莫及,直至完全碾壓!”
伍子胥朝著慶忌作揖道:“因此,允常絕不能放任吳國繼續壯大,以兵馬侵擾,又唯恐吳國報復,其未嘗不可兵行險招,以求謀害大王而令吳國新法受阻,陷入內亂矣!”
慶忌聞言,不由得點了點頭,頗為認同伍子胥的這壹看法。
換位思考壹下,慶忌若是允常,未嘗不能孤註壹擲的選擇刺殺的方式,以最簡單粗暴的法子,以此為突破口,破壞吳國繼續壯大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