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五千乘之國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大概在公元前652年春,鮮虞出擊邢國,次年又征伐衛國,邢君出逃,衛君被殺。
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旗號,聯合宋、曹、邢、衛諸國的兵力挫敗鮮虞人,才將邢、衛兩國從滅亡中挽救回來。
到這個時代,鮮虞的主要敵人是晉國,晉國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鮮虞臣屬部族,最後消滅鮮虞的戰略。
公元前530年,晉將荀吳(中行吳)借道鮮虞進入鼓都昔陽,但並未滅掉鼓。
當年八月,晉滅肥,俘國君綿臯,肥國舊地歸屬晉國。
第二年冬,晉昭公得知鮮虞邊境空虛,即以荀吳統率大軍進,破鮮虞中人城。
之後,荀吳又率軍攻鼓,俘國君鳶鞮,使鼓成為晉的屬國。
六年後,鼓被徹底毀滅。
到公元前507年秋,鮮虞出兵晉國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了晉滅肥、鼓,占領中人城的壹箭之仇……
就慶忌所知道的,平中之戰後的第二年,鮮虞人就在有險可守的中人城建國。
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
晉國發生內訌後,中山從晉國的重壓下獲得喘息,開始介入列國紛爭。
慶忌從來都不會小看這個蠻夷所建立的中山國。
為何?
因為這的確是壹個頑強,而且具有傳奇色彩的國家。
歷史上的中山國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壹度被視為中原國家的心腹大患,經歷了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的事件。
後來,魏國魏文侯派大將樂羊、吳起統率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最終占領了中山國。
只是中山桓公復國,國力鼎盛,據說有戰車九千乘,號稱“五千乘之國”。
壹直到公元前296年,中山國才為趙國所滅!
這期間,中山國的國運歷經風雨,幾次亡國,又壹次又壹次奇跡般地復興,並屢克勁敵,躋身強國之列。
怎能不頑強?
“若讓中山國位列諸侯,對我吳國有何裨益?”
慶忌最在意的,自然是吳國的利益。
“大王,長久以來,鮮虞人壹直都是晉、衛、齊、燕等國的心腹之患,說不定能攪動壹下中原的局勢。”
範蠡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若我吳國遠交於鮮虞人,則使其崛起,與齊、衛、晉等國相爭。”
“再者說,鮮虞之地盛產戰馬,然武備松弛,我吳國可以從中兜售大量的武器盔甲,軍需輜重,使鮮虞人壯大起來……”
“不妥!”
還不等範蠡說完,站在壹邊的伯噽眉頭壹皺,說道:“讓範氏、中行氏位列諸侯,也就罷了。”
“這鮮虞人,是為戎狄出身,外族也。怕是周天子也不會認可鮮虞人的地位,諸侯將擯棄中山國,請大王三思!”
中山國的出身,壹直以來,都是為人所詬病的。
哪怕是到了後來,中山國壹直都在學習華夏的先進文明,頻頻參與列國之間的紛爭,始終也沒有得到認可。
慶忌能認可中山國嗎?
未嘗不可。
只是,他沒必要逼迫周天子,冊封壹個外族為諸侯。
“少伯。”
“臣在!”
慶忌意味深長的道:“我吳國壹直以來的對外國策,便是遠交近攻。”
“中山國距離我吳國雖鞭長莫及,卻更好有所往來。”
“使中山國位列諸侯之事,暫且不論,可讓中山國強兵矣……”
頓了壹下,慶忌緩聲道:“由妳代寡人跟中山君交涉,吳國自此之後,與中山國建交,商業上互通有無。”
“中山國可以良馬,來低價換取我吳國的武器盔甲,軍需輜重。若有需要,寡人未嘗不可派人進入中山國,教授他們戰陣之道。”
“諾!”
範蠡當即答應下來。
中山國,算不得壹個弱小的國家。
在建國之後,中山國的國力,甚至是比衛國、燕國更加強盛。
這正是慶忌看重中山國的地方。
至於是否會養虎遺患,這就不是慶忌要擔心的問題。
在春秋戰國的這數百年間,鮮虞人(中山國)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攪屎棍”。
慶忌所期望的,就是中山國能爭氣壹些,攪亂中原的局勢,以便於吳國能夠韜光養晦,和平發展國力。
再者說,吳國與中山國做生意。
貧瘠的中山國,什麽東西能拿得出手?
黃金、美玉、布匹、絲綢這些東西,中山國是少之又少。
唯壹值得慶忌看重的,就是馬匹!
慶忌已經打算建立壹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以此來讓吳國稱霸天下,鞏固霸權。
而中山國所居之地,大概是後世的山西、河北壹帶,甚至是到恒山以南的地方。
那裏靠近於河套地區,水草豐茂,盛產戰馬,這就是中山國最大的倚仗!
吳國遠交於中山國,可謂是大有裨益的。
以範蠡的為人,及其能力,相信能在與中山君的交涉中,為吳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以物易物,中山國人拿良馬來跟吳國交易武器軍需,最後還是吳國人在制定價格……
不過,這也算是壹種雙贏的局面。
慶忌只是在提前布局而已。
……
翌日,慶忌率領大軍南下,趕到陰地與孫武、伍子胥所率領的五萬吳軍會合在壹起。
黃池壹線,作為方伯的齊侯,也是率軍渡過大河(黃河),然後親自坐鎮朝歌。
齊侯所主導的諸侯聯軍,有齊、宋、魯、陳、曹、許、頓、燕、中山,壹共是九國聯軍,共計約二十萬人馬,將從南北夾擊邯鄲,試圖合圍趙鞅所率領的晉軍主力。
晉軍具體有多少兵馬,慶忌也是不得而知。
根據黑冰臺給出的情報,在這壹次的中原大戰開始之前,晉國就進行了緊急動員令,招募士卒,組建新軍。
所以慶忌估計,趙鞅所率領的晉軍,也不會少於十萬。
可能是十余萬的兵馬。
撇開邯鄲之戰不提,慶忌要指揮的這壹戰,是為絳都之戰。
五萬秦軍出關東征,翻越桃林塞之後,就趕來陰地,跟吳軍合兵壹處。
鄭國方面,鄭伯姬勝親率三萬五千人的軍隊,戎車四百乘,翻越周室的王畿之地後,趕來陰地,跟吳軍成功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