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05章 水淹鄢城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鄢城嗎?
  慶忌忽然想起來,歷史上有這樣的壹場典型戰例。
  戰國時期,秦將白起率軍數萬沿漢江東下,攻取沿岸重鎮,掠取漢水流域豐饒的糧草補給軍需,出敵不意突入楚境。
  在白起帶領下,秦軍長驅直入,迅速攻打並占領了楚國在漢水流域的要地鄧,壹直到達楚國的別都鄢。
  秦軍在鄢城遭到進入楚境以來最頑強的抵抗,屢攻不克,而秦國軍隊孤軍深入,不宜持久。
  於是,白起利用夷水從楚西山長谷出而流向東南的有利條件,在鄢城西邊百裏處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
  然後開渠灌城,水入城為深淵,鄢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潰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數十萬……
  鄢郢之戰,成就了“人屠”白起的赫赫之名,白起因而受封“武安君”,名動天下。
  話說,受封為武安君的人,壹般都沒有好下場。
  如白起,如李牧,如蘇秦。
  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不過他們不是因為功高震主,就是因為小人進讒言而死……
  慶忌於是帶著孫武、伍子胥、範蠡等壹眾將領,來到夷水以及西山長谷勘察地形。
  在聽說慶忌打算修建壹條百裏長渠,水淹鄢城,以取得此戰的勝利後,在場的將領都不禁勃然變色。
  好在,跟在慶忌身邊的,只有孫武、伍子胥、伯噽、範蠡,以及公子恒五個人,都是心腹之人。
  要不然壹旦傳揚出去,怕是有損於慶忌的名望。
  “大王,不可!”
  範蠡忍不住眉頭壹皺,說道:“修建壹條百裏長渠,以水淹鄢城,固然可以助我吳軍取得大勝。”
  “然,以水攻之,有傷天和!”
  “這鄢城之內,有楚國軍民十多萬,可能不下二十萬人!”
  “大王若以水代兵,水淹鄢城,怕是會引起血流漂杵,天怒人怨!這……”
  範蠡不敢說下去。
  什麽是“有傷天和”?
  在《鬼谷子》壹書中,有九件事有傷天和,有生之年萬萬不能做!
  其壹,嗜欲者,潰腹之患也。
  其二,貨利者,喪身之仇也。
  其三,嫉妒者,亡軀之害也。
  其四,讒慝者,斷脛之兵也。
  其五,謗毀者,雷霆之報也。
  其六,殘酷者,絕世之殃也。
  其七,陷害者,滅嗣之場也。
  其八,博戲者,殫家之漸也。
  其九,嗜酒者,窮餒之始也。
  慶忌若是悍然修建百裏長渠,水淹鄢城,有傷天和,犯了其中哪壹條?
  殘酷者,絕世之殃也!
  意思是:對別人殘害酷虐,不擇手段,這是惡人的行徑,傷害別人就是為自己立下仇敵,嚴重者還會禍及家人,萬萬不可為之。
  慶忌這樣,殺戮太重,有傷天和,恐怕會遭人唾棄,折壽短命!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正如“殺皇帝”的事情,是被司馬昭、劉裕刷新的底線壹樣。
  白起鄢郢之戰,幹掉了數十萬的楚國的軍民,豈能不刷新了戰爭的底線?
  不可為之。
  壹旦慶忌這麽做,壹旦會被後世人效仿,讓戰爭變得越來越殘酷。
  而且,這對於慶忌的名望,是極為不利的。
  “大王!”
  伯噽也是忍不住出聲道:“這百裏長渠壹旦建成,然後掘開,水淹鄢城,城內的十多萬楚人,怕是會將無壹幸免,死於非命!”
  “楚人之生死,固然無足輕重,只是有損於大王的威望……”
  “臣聽聞,虐殺人者,必遭天譴。”
  “若十多萬楚國的軍民為大水吞沒,淹死,恐怕大王……臣,願為大王領兵,背負罵名,背負天譴!”
  “撲通”的壹聲,伯噽跪在了地上,語氣哽咽的朝著慶忌抱拳道:“若臣能以壹死,換得大王平安!大吳國祚萬年!”
  “臣,萬死不辭!”
  聞言,慶忌的心裏,亦是頗為感動的。
  沒想到伯噽在這種時候,還能以身作則的站出來為慶忌擋災。
  這折壽之說,固然是玄之又玄,但慶忌又怎能沒有壹些顧慮?
  “大王……”
  站在壹邊的孫武嘆氣道:“這水淹鄢城,固然能壹勞永逸的攻克鄢城,消滅楚人的殘余軍力,然太過傷天害理。”
  “還請大王三思!”
  孫武,從來都不是壹個會心慈手軟之人。
  只是水淹鄢城,造成的惡劣影響太大,孫武都可以預料到,世人會如何批判吳國,對吳國口誅筆伐。
  這不是單純的壹個將領所能背負得起的罵名。
  “大司馬,除此之外,妳可有更好的對策,可為寡人攻下鄢城乎?”
  “這……”
  面對慶忌的詢問,孫武是無言以對的。
  只是,孫武始終是認為,水淹鄢城的戰法,太過極端了。
  ……
  返回營寨之後,慶忌就下達了開鑿水渠的命令。
  武安南伐勒齊兵,疏鑿功將夏禹並。
  誰謂長渠千載後,蠻流猶入故宜城。
  唐代胡曾的這首《詠長渠》,在宜城市童叟皆知,講的就是長渠歷經滄桑歲月,默默養育著壹方百姓。
  這條水渠被開發利用,又成為了壹項水利工程。
  流水百余裏,溉田數千頃。
  東漢時期,南郡太守王寵在此基礎上又開挖木裏溝渠,使灌區面積進壹步擴大,宜城從此成為魚米之鄉……
  慶忌是真的要水淹鄢城嗎?
  不壹定。
  歷史上的白起,是因為孤軍深入,不能打持久戰,所以才選擇水淹鄢城。
  吳軍則是不壹樣。
  慶忌沒必要選擇這種殘忍的戰法,去攻克鄢城。
  他只是逼著楚軍出戰,順帶挖壹條百裏長渠,開發壹下這壹處魚米之鄉。
  十日後,挖成了水渠的慶忌,下令開鑿壹下河堤,只是淹沒了鄢城壹些,不及膝蓋之處。
  趁著這樣的勢頭,慶忌寫了壹封親筆信,邀請楚將沈諸梁、羋稽出來看壹看。
  沈諸梁作為主將,不便於出去,故而讓羋稽作為使者,來到百裏長渠瞅壹眼。
  這不看不知道,壹看嚇壹跳。
  看見那壹座已經破開口子的河堤,羋稽被嚇得面無人色。
  站在壹邊的慶忌,則是輕笑壹聲道:“羋稽,如何?”
  “寡人不是在嚇唬妳。”
  “這百裏長渠壹開,水淹鄢城,城內的軍民,怕是會成為魚蝦壹般,浮屍十多萬,無壹生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