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2章 加封太師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驚濤拍岸,千帆競走。
  在浩浩蕩蕩的大江之上,十多艘體型巨大的艦船正在向前推進。
  其中,最大的壹艘艦船上,懸掛著作為吳王的專屬旌旗!
  此時此刻,慶忌帶著自己的後妃兒女們,壹家子幾十口人,在大江之上欣賞四周的景色。
  作為壹國之君,慶忌說忙也忙,說不忙也不忙!
  至少,慶忌還是有時間陪著自己的妻兒們遊山玩水的。
  這壹回,慶忌也不是真的出來旅遊。
  他此行的目的,是要乘船到朱方縣視察壹下吳國的造船業,以及到延陵的海邊,視察壹下吳國的制鹽技術的。
  慶忌是順帶上自己的幾十個妻兒出來遊玩而已!
  作為壹個合格的丈夫,壹個合格的父親,慶忌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妻兒們跟籠中鳥,跟金絲雀壹樣坐困於宮闈之中,難以見到外面的世界。
  “大王,江上風大,喝壹碗參湯補補身子吧。”
  慶忌正在船邊垂釣的時候,王後季蔲就蓮步輕移的來到他的身邊,同時端上壹碗冒著熱氣的參湯。
  還是季蔲關心慶忌!
  在船上百無聊賴的時候,慶忌難免會跟自己的後妃們做壹些“荒唐的遊戲”,譬如白日宣那啥,大被同那啥。
  此中深意,不足為外人道也!
  雖然幾乎被榨幹,但慶忌仍舊是樂此不彼的。
  慶忌認為自己也應當克制壹下,以免身子骨遭不住。
  畢竟,色是刮骨刀!
  “先放壹邊吧。”
  慶忌感覺到手中的魚竿在搖晃,顯然是有魚兒咬鉤了,於是不疾不徐的往上拽。
  壹只手都抓不住的大魚,是壹條大鯉魚!
  將這條鯉魚放到竹簍中後,慶忌又瞥見季蔲欲言又止的模樣,不禁心生疑惑。
  “王後,有話直說,無需跟寡人客氣。”
  “大王……”
  季蔲猶豫了壹下,隨即柔聲道:“是關於叔祖之事。叔祖前日來尋臣妾,讓臣妾代為詢問,不知大王何時決定太宰之人選?”
  壹聽這話,慶忌有些啼笑皆非。
  “季劄這個老頭可真是……難道寡人還能耍無賴,出爾反爾不成?”
  這可難說!
  季蔲的心裏腹誹不已。
  她相信慶忌的為人。
  慶忌從來都不是壹個言而無信之人。
  只是,要看對待誰,是在怎樣的情況下!
  當年慶忌可是死乞白賴的讓季劄出任吳國的太宰,輔佐他穩住朝局的。
  季劄甚至都已經托病,但慶忌都沒有放過他!
  此等事情,迄今為止季劄還是歷歷在目!
  但,慶忌壹言九鼎,他給出的承諾,壹般都會兌現。
  不過季劄擔心的是慶忌使用“拖字訣”。
  就跟大司馬孫憑當日跟著請辭,要功成身退壹樣。
  慶忌準奏!
  只是要等著孫武從嶺南回來之時,方可卸任。
  具體什麽時候,沒有人知曉。
  但孫憑也不敢問,不敢有任何異議!
  季劄要卸任太宰之位,接替之人是誰,慶忌始終沒有給出來,這就導致季劄遲遲不能卸任!
  不得已,季劄只能出此下策,找王後季蔲來探壹探慶忌的口風。
  畢竟是壹家人,慶忌不會做得太過分!
  “王後,妳說,在叔祖舉薦的那四個人中,誰更適合擔任太宰,執掌我吳國之朝政?”
  慶忌忽然問道。
  他想聽壹聽王後季蔲的看法。
  季蔲卻是低下了頭,緩聲道:“大王,臣妾不敢幹政……”
  “寡人讓妳說,妳便說,無妨。”
  慶忌十分的豁達。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身邊多個人能壹起商量事情,效果就是不壹樣。
  即便慶忌心裏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但還想要斟酌壹下。
  畢竟,太宰之位,那可是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至關重要。
  慶忌不能太過隨意!
  季蔲認認真真的思索許久,終於道:“昔日叔祖請辭,舉薦四人包括治粟內史範蠡、左丞相文種、右丞相計然以及大行令孔丘。”
  “臣妾以為,範蠡、文種都稍顯年輕,不過而立之年,可能不夠穩重。”
  “論資歷,論功勞,右丞相計然稱第壹。論人望,則以孔夫子為首。”
  聞言,慶忌微微壹笑道:“計然與孔丘?善。那不知道誰更合適居於太宰之位?”
  範蠡與文種,以他們的功勞的確是能夠擔任太宰的。
  只是,在王後季蔲看來,二人還“年輕”,三四十歲而已,怕是不夠穩重。
  無可厚非!
  “大王若非要臣妾從中舉薦壹人,應是計然。”
  “何以也?”
  “孔丘到底是後來者,雖也立下過不少的功勞,政績卓著,然不及右丞相計然也。”
  頓了頓,季蔲又道:“再者說,孔丘治國,尚柔,以教化為主,尊崇周禮,恢復古制,這與大王所奉行之法相悖也。”
  “計然則不同。計然中庸,奉行無為而治,能很好的穩定時局,不做出多少改變而使細水長流,這不這正是大王看重者乎?”
  聽到這話,慶忌不禁笑著道:“哈哈哈哈,知寡人者,王後也。”
  “妳的想法跟寡人不謀而合。”
  比起孔丘的那壹套儒家學說,慶忌顯然是更加中意計然的黃老之術。
  當然,儒家的治國之道,也不是壹文不值的。
  後世的封建王朝,使用的都是儒皮法骨的模板,可見壹斑!
  慶忌在位九年,勵精圖治,推行新法,兢兢業業,這才將吳國大致上的框架確定下來。
  路子基本上已經鋪設好,計然只需要“蕭規曹隨”,原封不動的奉行之前的新法即可!
  這就是慶忌看重計然的地方!
  “大王,臣妾有壹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黛眉微蹙的季蔲又問道。
  “但說無妨。”
  “叔祖卸任後,不知大王是否讓叔祖歸於州來?”
  “隨他去。”
  慶忌搖搖頭道:“季劄為吳國操勞了壹輩子,是時候好生享受余生矣。”
  “大王仁德。只是,我想叔祖也壹定無所適從。臣妾之意,不知大王可否加封叔祖為太師,以此來作為諸公子之師?”
  太師?
  慶忌楞了壹下。
  太師,官名,始於商朝,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為太師。
  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或“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職權。
  以季劄的功勞,加封為太師是無可厚非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