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終寡人之世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南子看著躺在自己的大腿上,陷入沈思的吳王慶忌,不由得伸出自己的纖纖玉手,撫摸著慶忌的臉頰,然後壹路向下摩挲……
南子語氣輕柔,若有深意的進言道:“大王,臣妾以為,實在沒有必要出兵吞並百濮之地。”
“那個地方跟嶺南六郡壹樣,瘴氣叢生,毒蟲猛獸遍地都是,土地還貧瘠,地廣人稀。”
“就連嶺南之地,我吳國消化起來都不容易,再加上百濮之地,恐怕會讓吳國的國勢舉步維艱……”
南子的意見還是比較中肯的。
百濮之地,就跟吳國的嶺南六郡壹樣,屬於西南邊陲壹帶。
論地形,壹樣的險峻。
而且那裏的濮人跟越人壹樣,桀驁不馴,不服王化。
這些年來,吳國為了消化嶺南六郡,實在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要不是吳國足夠富庶,兵精糧足,文化鼎盛,恐怕架不住慶忌這樣無休止的對外擴張。
自從吳國將嶺南之地納入自己的版圖後,那裏的戰事就幾乎從未停止過。
大大小小的叛亂不斷,此起彼伏。
這還是其次的。
關鍵是吳國為了能更好的統治嶺南六郡,修建了不少的官道、運河還有橋梁,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
這種源源不斷的付出,怕是連齊國、晉國都招架不住。
靠著鹽巴、茶葉、紙張、陶瓷等專賣品,吳國這些年來賺得盆滿缽滿。
這才有那麽大的國力,去壹下子興建那麽多的大型工程。
“南子啊,妳說的這些,寡人都清楚。”
慶忌摩挲著南子垂下來的壹綹烏黑亮麗的秀發,輕笑壹聲,說道:“不過,寡人不怕付出。”
“有付出就有回報。”
“嶺南六郡,再加上壹個百濮之地,妳知道有多大嗎?”
“相當於差不多兩個晉國那麽大!”
頓了壹下,慶忌伸出了自己的手,張開巴掌,緩聲道:“如吳國、越國、楚國壹般,哪個南方國家,不是由小而大?不是由若而強?”
“南方之地,終寡人之世,也無法使之與吳國融合為壹體。”
“那,壹百年,五百年,壹千年後呢?”
“在寡人這壹代,只要越人、濮人這些南蠻,可以臣服,對中土華夏有向心力,有歸屬感。”
“那寡人便成功了。”
慶忌說出的這種話,絕不是虛妄之言。
歷史上,秦始皇嬴政在統壹天下,建立起大壹統的秦王朝之後,還征發大量的兵馬、戍卒,征討嶺南。
秦軍經過十幾年的時間,三次大戰,伏屍數十萬,這才基本上平定了嶺南之地,在那裏設置郡縣。
後來趙佗建立南越國,但也是向漢朝臣服的。
若是沒有大秦帝國打下的基礎,已經進行過融合,恐怕嶺南之地也不可能真正的成為華夏的壹部分。
慶忌深知這壹點。
要融合壹個桀驁不馴的部族,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關鍵是要吳國的人口基數夠大,吳國的支持力度夠大。
可能在慶忌這壹代,恩澤四方,就可以收攏越人之心,讓他們真正的成為吳國的壹部分。
但是,嶺南之地,實在是太過偏僻,太過貧瘠了。
沒有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時間,嶺南六郡之地,都不可能為吳國真正的發力。
能做到自給自足,都已經是不容易的。
在南子,還有朝著的季劄、孔丘、文種等公卿大夫看來,慶忌吞並嶺南之地,建立起直接的統治,可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無可厚非!
吳國投入巨大,唯壹能利用到嶺南六郡的越人的,就是征調他們的青壯,用來作戰……
在之前吳國對楚國的戰事中,百越人士兵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相對來說,嶺南六郡也不是壹點用處都沒有。
“那大王是準許孫儷夫人出兵,平定嶺南的越人叛亂,並攻取百濮之地嗎?”
南子好奇的詢問道。
“不。”
慶忌搖搖頭道:“回復孫儷,讓她平定嶺南六郡的越人之亂即可,不必出兵百濮。”
“諾。”
南子對於慶忌的這壹做法,並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
因為,她或多或少能猜到慶忌的壹些想法。
不久前,伯噽和勾踐都被派到嶺南之地,出任壹方郡守。
這就證明,慶忌的下壹步,很有可能是對嶺南六郡,甚至是附近的壹些蠻族有大動作。
南子旋即提起毛筆,在竹簡上寫了批語,然後遞給慶忌閱覽。
過目之後,慶忌又看著不遠處堆積如山的竹簡,有些頭疼。
“南子,今日寡人批閱的奏牘是多少斤?”
“回稟大王,大概是壹百斤左右。”
“……”
慶忌忍不住摩挲了壹下自己的額頭,有些傷腦筋。
他本人可不是壹個工作狂。
不過,這壹百斤左右的竹簡,著實是夠多的,堆積如山了!
如歷史上的秦始皇是壹個典型的工作狂。
為更好的治國理政、安定天下,秦始皇曾給自己制定了壹個規矩,每天批閱壹石竹簡文書,這些濃重的竹簡重約壹百二十斤。
秦始皇要求自己不批完不休息,對待工作的態度十分誠懇。
慶忌也不是不能辦到這壹點。
只是,沒有必要!
壹般來說,慶忌是不會有秦始皇那麽忙的,忙得焦頭爛額的那壹種。
壹方面,吳國的政務並沒有大壹統的秦王朝那麽多。
壹方面,則是慶忌不會跟秦始皇壹樣勤奮,事必躬親。
吳國日常的政務,壹般都在五十斤到八十斤,忙碌的時候可能超過壹百斤。
值得壹提的是,這是竹簡,而非紙張!
……
翌日,在椒房殿當中,慶忌正襟危坐在那裏,坐在禦座之上。
臺階下站著的鶯鶯燕燕的女人,都是慶忌的壹眾後妃。
季蔻、朱姬、朱蒂、如夢、南子、季羋畀我等等後妃都翹首以盼,看著正在前邊作畫的貞姜,都不禁嘖嘖稱奇。
只見貞姜壹手執毛筆,比劃了壹下,然後就在屏風上懸掛著的帛上作畫。
貞姜是齊國的公主,自幼飽受“高等教育”的熏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尤其是這畫技,更是壹絕。
閑來無事的時候,貞姜就喜歡畫壹畫山水、人物、建築等等,增廣見聞的同時,還能為後世留下不少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