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4
內聖外王
說起殿試考題。
壹般與當時時務聯系,切乎軍國大事。
壹道題,剛柔並用,問的國策,就是讓考生從治國之道上論述。
至於二道,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見客論,問的是舉賢。
林延潮在腦中思索,壹道題,談的比較籠統,但反而發揮的余地會比較少。
至於二道題則可細致,反而發揮余地比較大。
這樣籠統的題目,看來好答,但實際上卻很難。
林延潮突有種不知從何入手之感,他壹邊磨墨壹邊醞釀思路,數次要下筆,都覺得不妥,又重新擱下筆來。這時候左右考生都已是提筆唰唰地寫起,而殿裏如林延潮壹般在思考沒寫的人卻沒有幾個。
不妙啊!自己居然是卡文了。
林延潮不由郁悶,以往都是文思如泉湧的,但這壹次殿試自己卻是卡文了。林延潮擱下筆來,對著試卷,努力揣摩,但如此反而是越來越躁。
林延潮見如此,知不可以再這樣下去,否則馬上心態就弄崩了。
於是林延潮起身走到殿外茶房,打了壹壺茶水來。
走出殿外壹路上是由執事官跟著,不過林延潮心思都在題目上,壹來壹回卻沒有在意。
回到殿內,林延潮仍是百思不得其解,壹點思路也沒有。雖說有幾個方案,但這麽寫來是不行的。如此的卷子,平平無奇,談不上佳作。要拿狀元的文章,必須是如漕弊論那等,文章壹出‘筆落驚風雨,策成泣鬼神’的地步。
不過寫文章。難也就難在這裏了,壹無所求時,寫的壹下子就快了,但妳要想寫得如何如何好的時候,往往就加了無形的枷鎖,令自己無法發揮。
林延潮皺眉想著如何落筆。看到壹旁包著的宮餅,然後取了這傳說中的紅綾餅,在桌上掰開,然後取了壹辦沾著茶水來吃。
嗯,這滋味還蠻不錯的!
林延潮不由嘴角壹勾,繼續拿著餅沾茶水≡→≡→,來吃。
申時行負手正在巡視考場,見了這壹幕不由笑了笑。
壹包餅吃完了,林延潮還是沒有動筆,他此刻心想。考了這麽多場八股策問,心底也是早已有數了,問治國之策的,若是平平寫,不揣摩上意,那肯定是掛,但在場考生都是揣摩上意,寫出來的文章。受條條框框約束太多,就很難寫得好。
這些林延潮都知道。可是明知如此,自己卻壹筆也寫不下去。
見著四周之人都是奮筆疾書,壹副神采飛揚的樣子,林延潮此刻也是心道,管什麽的那麽多,直接寫就好了。那要他最後考幾名。
可是林延潮要如此落筆時,心底猶自是有幾分不甘心。
我再想壹想,說不定回有別的思路。
於是林延潮的筆又重新擱下,揉揉了眉心和太陽穴,雙手抱胸。索性閉目養神起來。
這時滿殿貢士都是運筆入飛,唯有林延潮壹人還未動筆,時間就如此壹分壹秒地過去。
“申閣老,這貢士怎麽不寫啊?”刑部尚書嚴清向申時行問道。
申時行笑了笑道:“可能別有良謀吧!妳可知他是誰?”
“誰?”
“就是會元林延潮啊!”
嚴清聽了訝然道:“原來是他。”
然後嚴清多打量了林延潮幾眼,然後笑對申時行道:“或許有其他之考量吧!”
到了午時之時,不少手腳快的貢生已是寫完了壹篇,其余也是寫了大半,拿起吃食來在殿裏充饑。
而林延潮仍是壹筆未動,只是靜靜坐著。
顧憲成等士子偶爾擡起頭看了林延潮壹眼,卻見他沒有提筆,不由奇怪。
就在午後的陽光透入殿內的壹刻,林延潮雙目壹睜,腦裏已是有了思路,於是立即動筆,飛快地寫起。
剛柔並用,那麽升華至治國之道,則可用內聖外王來說。
柔乃王者教化之心,澤被百姓之意,剛則為王道,王者變革天下之道。
林延潮用這壹句,將剛柔並用,引至內聖外王來說,否則就離題了。
內聖外王乃儒家大命題,壹般來講何為內聖,內也就是對內,自身,自身符合聖人之道,外王即對外,對外使用王道。
內聖外王都與大學上八條目合在壹起說。
大學上八條目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麽修身齊家為內聖,而治國平天下為外王。
簡單說來,內為體,外為用。
不過儒家壹般重內聖,而輕外王,認為自身能符合聖人之道,那麽對外行了王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也是孔子說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故而宋明的儒生都是重德性,而輕事功。
內聖者雖適宜外王,卻非先內聖而後外王,亦非外王必內聖。寫到這裏,林延潮不由筆尖壹停,這壹句話可謂是石破天驚。
但是放在當時來說,卻不能說錯。
張居正對外實行王道,但是他內聖了嗎?沒有。
林延潮承認他是個能‘治國,平天下’之人,但是他卻沒有‘修身,齊家’啊。
但大部分讀書人的觀點,都指責張居正沒有內聖,來懷疑他對外能否真正實行王道,這是不對的。
寫到這裏林延潮又補了壹句,聖人非皆王者,王者卻必聖人。
林延潮知道這幾句寫下來,若是張居正看見了必是大為贊賞,從而悟出林延潮的意思來,歷史上有很多德行很高的人,但他們皆不能將王道施展於天下之人,相反能將王道施行於天下,使得百姓都是受益,這才是真正的聖人,剛與柔並用,那麽個人德行上的缺失,又有什麽好計較的呢?
寫完這壹篇,林延潮也知自己這壹番文章是劍走偏鋒,與傳統儒家內聖外王的意思南轅北轍,算不得堂堂正正,中庸平和的文章。
不過既然殿試不作罷落,那麽有什麽好擔心的。
這樣的文章不拿頭甲,就去三甲了,憋屈的中正之道,並非是林延潮要的。
寧鳴而死不默而亡,要就要壹鳴驚人,壹飛沖天!
想到這裏,林延潮壹看殿外,天已是快黑了,妳妹,這考試時間不夠了。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