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九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6

賜宴
  從禮部出來,林延潮回到翰林院。
  說來林延潮為侍講學士後,真心沒有太多事。
  詹事府不要想了,太子沒立,沒有出閣讀書,那麽詹事府的差事就是擺設。
  唯壹翰林院裏,院事主要是張位在管,其余幾位侍講學士要麽是值經筵,要麽是值日講。至於林延潮還未安排,當初申時行給自己許的是教習庶吉士。
  不過差事下來要等殿試以後,天子才會任命新的教習庶吉士的學士,主持館選。
  教習庶吉士壹般壹任三年,這當然是壹個美差,庶吉士李是可以出宰相,尚書這樣的人才的,所以庶吉士教官可以視作積累高質量人脈的捷徑。
  申時行用意,也是讓自己在這三年裏沈澱沈澱。
  閑著無事,林延潮沒有直接去內堂,而是去檢修廳,這裏也是當初自己修大明會典的地方。
  這壹科的庶吉士散館後,檢修廳人少了很多。
  上壹任庶吉士經過三年教習,年初時授葉向高,周應賓,方從哲授編修。
  葛曦,徐待聘,楊元祥,鄧宗齡,季道統授檢討。
  給事中五人分別是,姜應麟戶科,梅國樓禮科,邵庶兵科,胡世麟刑科,史孟麟工科
  禦史六人吳龍征浙江道,沈權江西道,王之棟福建道,徐大化湖廣道,楊紹程河南道,梅鹍祚山東道
  部屬二人,寧中立禮部主事,劉大武兵部主事。
  除了葉向高等八人留館,其余庶吉士基本都去科道任職,最差的就是分配到禮部兵部任主事。
  在林延潮那壹科,如顧憲成,董嗣成這幾位二甲頭幾名,方才授六部主事。
  但新科進士,要在該部觀政三年方才正式授職。
  可是庶吉士壹散館就是實授的主事,由此可見這壹科庶吉士起點有多高。
  林延潮有聽說當年葉向高,吳龍征在館選時,要爭取福建進士唯壹壹個入翰林院的名額。
  葉向高是林延潮支持,吳龍征是沈壹貫支持。
  最後的結果是,林延潮將葉向高保送進了翰林院。
  但沒料到沈壹貫,同樣牛逼,居然打破只取壹人的規矩,將吳龍征同樣送進了翰林院。
  當然最後這壹次留館,葉向高得授壹名,授予正七品編修之職。
  而原先館選壹,季道統卻授了八名,只是授予從七品檢討之職。
  原本的大熱姜應麟,更是散館任了給事中。
  眾翰林們有點懷疑。
  葉向高是林延潮同鄉兼同案,而季道統則在之前翰林院院議裏頂撞過林延潮,姜應麒則在同僚中對林延潮數度表示了不滿。
  有些人猜測,林延潮是不是借此機會公報私仇,打擊不和己者。
  事實上……他們沒有猜錯。
  不過姜應麟上疏,最後被貶為典史卻真心不關林延潮的事。
  當林延潮走進檢修廳時,史官們都是上前見禮。
  掃視廳內,見氣氛有些異樣,林延潮不由問道:“今日館課是什麽?”
  新任編修方從哲主動答道:“回稟學士,今日館課是‘扶植國本疏’。”
  所謂館課,就是翰林院裏教習庶吉士,新進不滿三年的翰林的課程。
  林延潮當年入翰林院,就頭甲三人,翰林院也沒有開設館課這等待遇。
  翰林院館課都是以文章,詩詞為主,但徐階為庶吉士教習官後,主張館課當以經世為重。
  於是館課壹改虛浮之風,改為經世務實。如果說庶吉士是宰相的預備班,那麽館課就是預備班的課程,每月的館課,庶吉士都要交壹篇稿子寫上心得。
  這扶植國本疏,是歷經四朝的大臣林俊寫了壹封奏疏。
  這奏疏其實與立太子無關,乃是當年他上書憲宗,冒死彈劾權監梁芳的奏章。這篇奏章後被館課收錄,被視為翰林們必讀的奏疏。
  林延潮當下道:“也好,既是如此諸位之前是如何議的,不妨說壹說,本學士也參詳壹二。”
  說完值堂吏給林延潮搬來壹張椅子,端來熱茶,格外殷勤。
  但是眾翰林們卻是壹陣靜默。
  “怎麽妳們方才沒有在議嗎?”林延潮看去。
  季道統出面答道:“啟稟學士,姜給事已是被貶為典史了,而今國本不立,我等無心於館課。”
  果然不出所料,林延潮放下熱茶問:“所以呢?”
  季道統決然道:“所以我等願打算聯名上書,求天子寬赦姜給事,此事還請學士成全。”
  林延潮肅然道:“季檢討,妳上書言國本已是不妥了,還鼓動其他翰林,將以私意加於眾論之上,可乎?”
  季道統道:“啟稟學士,何為眾論?禮也!立嫡立長,禮也!吾又何嘗將私意加於眾論之上?當初林學士上天下為公疏,天下敬仰,但今日見來卻是畏首畏尾,實是令學生失望。”
  季道統自己上書不說,還倒打林延潮壹耙。
  林延潮失笑道:“季檢討,何為禮?”
  “當年聖人遊說天下諸侯,主張恢復周禮於世,禮制即能致天下太平,為何諸侯不聽呢?秦王壹統天下,不尊禮而尊王,然為何二世而亡?”
  “季檢討能答否?”
  季道統壹時語塞。
  林延潮正色道:“季道統與其爭著上書言國本之事,倒不如以我此問為館課,待學好後再論上疏不上疏吧!今日諸位就此論,當場繳篇文章來給本官過目,不寫完不許退衙!”
  說完林延潮放下熱茶,起身離去。
  眾翰林們面面相窺,季道統忿忿地道:“林學士官當得越大,膽子越小,初心何在?”
  “季兄,別說了,妳看看姜兄他們上疏被貶的例子,學士大人這也是愛護我等。”葉向高言道。
  方從哲也是在旁附和。
  眾翰林們當下史廳裏乖乖的寫文章。
  日落前,眾翰林們壹壹將文章交給林延潮過目,然後出院。
  唐文獻,季道統等不少翰林都是‘批法崇禮’,他本以為不和林延潮之見,但哪知文章遞上時,林延潮沒有批評,只是如實點評。
  至於方從哲等翰林寫了‘禮法並用’的,文章遞上後,林延潮也沒有表示稱許。
  這令眾翰林們不由奇怪,摸不準林延潮的心思。
  眾人都在等,最後壹人李廷機卷子批改完,然後壹並出院,哪知道李廷機卻遲遲沒有出來。
  屋內林延潮看完李廷機的卷子,然後擡起頭看向對方,那麽多翰林寫的文章,最合自己心意不是方從哲,也不是葉向高,反而是自己這位半個同鄉李廷機。
  盡管還不那麽準確,但以古人的認識來說已是很難得了。
  李廷機是萬歷十壹年的榜眼,眾所周知那屆的狀元是朱國祚,此人其實是申時行開了後門取的。
  所以李廷機在不少人心底,才是那壹科真正的狀元。
  不過幸虧李廷機沒取狀元啊,因為他是鄉試的解元,又是那壹屆會試的會元,若再中了壹個狀元,那不又是壹個李三元。
  幸好……幸好……
  林延潮將文章蓋住問道:“爾張,楊惟延可記得?”
  李廷機沒料到林延潮問了他這壹句話,李廷機道:“此學生同鄉也,當年曾壹並赴過鄉試。”
  林延潮笑著道:“是啊,不說我還忘了,當年我與爾張也壹並同赴鄉試。”
  李廷機笑道:“學士是當年的解元,學生倒是落榜。學生沒有別的意思,心底對學士的才學佩服之至。”
  林延潮點點頭道:“惟延正在舍下做客,他既然妳我舊友,若爾張有空,不如同來壹敘。”
  當下李廷機欣然答允,然後又道:“蒙學士看重,學生有壹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林延潮道:“請講。”
  李廷機道:“國本之事到了今日,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無論如何,百官與天子失和都非國家之福。學士簡在帝心,數度進諫天子都肯采納,若是學士肯在中間轉圜,化解分歧,無論是學生,還是滿朝百官也會因此感激學士。”
  林延潮聞言失笑道:“爾張可知,為何舜耕歷山,樂而忘天下矣?”
  李廷機眼睛壹亮問道:“莫非以待時也?”
  林延潮搖頭道:“錯了,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李廷機待要再說時。
  林延潮笑道:“爾張回去吧,他日再邀。”
  李廷機出門後有些茫然若失,眾翰林皆是問林延潮可是意許他的文章。
  李廷機答道:“學士沒有問我的文章。”
  眾翰林皆奇。
  “那麽爾張兄館課是如何答的?”
  李廷機道:“沒什麽,只不過說秦變法而強,時也,漢尊禮而立,亦是時也。恰如人穿衣吃飯,只食葷,或只食素皆是不好,葷素並用,看似近道,但平常食來還好,若是病時呢?”
  “人染沈屙,當先用糜粥以飲之,以素調和,待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治國若治病,用法用禮在於時也。違背其時,如病時食葷,怪葷不好,虛時食素,怪素不補。”
  眾人聽了都是深以為然,然後問道:“如此文章,學士還沒有誇獎。”
  李廷機搖頭道:“看來還差不少。學士之學,吾實不敢窺之。”
  “那爾張兄,有無請學士上疏?以他今時今日名聲上疏,朝堂必然震動,天子也不敢不重視。”
  李廷機道:“怎麽沒說,只是學士說了,君子思不出其位。”
  眾翰林想起林延潮方才堂上所言,不由滿臉漲紅,自己學問還未做好,還提什麽上諫,當下無壹人再敢提上疏規勸天子之事。
  於是在這壹場爭國本之事中,翰林院裏從頭到尾沒有壹名翰林上書。
  兩日後,林延潮正要放衙回府,這時宮裏卻來人相請,言天子召見。
  林延潮不由仰天長嘆,下面來的自己隨手就擋掉了,但上面來的,自己還是避不過啊。
  林延潮吩咐展明告訴家小壹聲,滿懷著無奈進宮了。
  來請自己的不是高淮,陳矩,張鯨等相熟的太監,而是張誠。
  能請動張誠看來自己面子也不小。
  壹路上林延潮有意無意與張誠搭話,想探聽點風聲,但人家問三句答壹句。
  林延潮也知道宮裏幾位貴珰裏,張誠是從不與外臣結交的,這樣的太監就屬於皇帝的忠犬。
  天子在乾清宮暖閣召見,這條路林延潮算是輕車熟路。
  暖閣天子手撫著有他人高的青瓷瓶,正在沈思,連林延潮的腳步聲都沒有聽見,待內監提醒後方才發覺。
  天子看見林延潮露出喜色,溫言道:“卿家用過膳了嗎?”
  林延潮正要‘欺君’答道,我吃過了。
  那見天子不容拒絕地道:“林卿陪朕用膳!”
  不久內監將飯菜端入,擺滿了膳桌。
  天子坐在金圈交背椅上,然後壹指:“賜坐!”
  林延潮還能說什麽,太監給林延潮搬來壹張紫檀鼓腿小杌子擺在天子下首。
  這宮裏賜坐是有檔次的,內閣大學士以前在天子面前也是坐小杌子,後來改為連椅。
  至於其他大臣,都只有小杌子的待遇。
  林延潮稱謝了壹聲後入座,然後太監又給林延潮搬來壹張數尺方寸的小案。
  然後天子吃了道菜,然後道:“甚好,賜林卿。”
  當下太監壹碗端過。
  過不久又道,“甚好,賜林卿。”
  不久林延潮面前的小案上就擺了五六道菜。
  這就是天子賜宴,換了別人而言,這實在是夢寐以求的恩遇。
  但是林延潮此刻心想,這叫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這下面還有壹句話,敬酒不吃吃罰酒。
  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林延潮當然是表面‘誠惶誠恐’,然後吃菜。
  天子道:“上壹次皇元子的事,卿家為朕所謀,十分妥當。朕心底很是受用,今日賜宴,也算是壹酬卿家了。”
  切!
  林延潮腹誹,這猴年馬月的事,又拿出來說。
  林延潮放下筷子,然後道:“此臣份內之事,愧不敢當。”
  天子點點頭然後對服侍的內監道:“妳們退下,朕要單獨與林卿家說話。”
  幾位內監聞言退下。
  暖閣裏只有天子與林延潮二人,林延潮心想完蛋了,私下召對,看來今天自己不拿出點幹貨是不能蒙混過關了。
  可是他本意是不願意介入這‘爭國本’的。
  但見天子已是開口道:“眾臣工中數卿最有見識,為朕所謀向來得力,鄭妃封皇貴妃的事,朕想聽愛卿的意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