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二章 最後壹課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文華殿之中,氣氛似乎與往常壹般。
  李時勉站在朱祁鎮的面前,為朱祁鎮壹點壹點講解孟子精義。甚至連太祖皇帝刪去的文字,也不避諱。
  似乎想以微言大義,感化朱祁鎮。
  朱祁鎮認真聽講。不敢用壹絲走神。壹來,李時勉為人很嚴肅,但是講課之上,還是有些水平的。最少朱祁鎮能聽得進去。絕非後人所想迂腐不堪,教條不已。
  恰恰相反,真正在儒學之上下足功夫的人,有自己見解的人,反而不教條。凡是將壹些教條奉為天條,不可越雷池壹步,反而是半桶水。
  不管在什麽領域都是這樣的。
  二來,壹對壹教學的時候,哪裏有朱祁鎮走神的余地。李時勉手中太皇太後所賜的戒尺,可不是用來擺樣子的。
  更重要的是,這壹課也是李時勉最後壹課。
  明天,就是王直過來教授春秋。
  朱祁鎮覺得暗中陰了壹把李時勉,心中有些不安。
  時間壹點點的溜走,不壹會兒,就到了上午時分。
  窗外照射來的陽光越來越短,已然到了窗戶外面了。
  古人都有壹個本領,那就是看看天光,就能大概估計是什麽時辰了。李時勉微微瞄了壹眼,說道:“時候到了,陛下今天就到這裏吧。”
  朱祁鎮連忙起身,說道:“謝過先生。”
  李時勉說道:“陛下,今日是我最後壹次教授陛下,老臣有壹言,還請陛下聽之。”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陛下之聰慧,實乃天縱,老臣教授學生數十年,從沒有見過早慧如陛下者,然有壹得必有壹失。”
  “臣唯願陛下以不聰明為要。”
  朱祁鎮說道:“不聰明?”
  朱祁鎮有些不明白。
  李時勉說道:“守業之難,不在機巧,而在人心。陛下秉先聖之仁義之心,行事縱有壹過,為臣下所乘,終不失大業。然生輕天下之心,以為天下具在算計之中,縱有百成,終有反噬,還請陛下明鑒。”
  朱祁鎮聽了,臉色微紅。
  他覺得李時勉定然是知道這背後有他的推動。隨即又暗暗品味這壹句話。覺得李時勉不會單單如此說。
  只是連忙說道:“學生知道了。”
  李時勉退後幾步,向朱祁鎮行壹禮,只是滿頭白頭似乎壹下子闖進了朱祁鎮的眼簾。朱祁鎮心中壹酸。連忙上前扶住李時勉說道:“朕有些小算計,李師不要怪我。”
  李時勉說道:“陛下畢竟年幼,臣也心急了。只是為君之道,還是以光明正大為要。”
  朱祁鎮說道:“我知道了。”
  李時勉再行壹禮說道:“老臣告退。”
  朱祁鎮目送李時勉走了,心中壹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概因李時勉這樣的人,朱祁鎮在後世從來沒有見過。
  李時勉是真正的儒家子弟,壹言壹行都在奉先聖之言。與這樣的人在壹起,朱祁鎮甚至有壹種自慚形愧之感。
  真正的知道了什麽是以人為鑒。
  不敢說李時勉就是道德完人,但是在後世,朱祁鎮實在找不到這樣壹個人。不畏強權,數次勸諫太宗,仁宗兩位皇帝,幾死。
  言行合壹,坦坦蕩蕩。似乎壹言就能看穿肺腑心腸,絕不會失信之余。
  朱祁鎮也知道,李時勉其實沒有私心的。
  只所以層層加碼讓朱祁鎮學習,不過是覺得朱祁鎮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
  後世都鄙視那種堅信道德標準的人,覺得那些人是傻子。但是真正有這樣的人在面前的時候,才知道震撼。
  不過,朱祁鎮也相信,如李時勉這樣的人,在大明朝也會太多的。
  第二日,替換李時勉的講官就來了。
  就是王直。
  讓朱祁鎮第壹看到的就是汪直的大胡子。
  不,這個時代說是美髯。
  王直與李時勉不同,他為人處世,有壹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如果說李時勉第壹印象,就是讓嚴肅起來。
  似乎,在李時勉面前任何壹點失禮的行為,都會應該。
  但是在王直面前,卻讓人不由的放松起來,生出親近之感。
  他講的是春秋。
  卻不僅僅講春秋,每講春秋壹則故事,就旁征博引,將歷史上類似的事情,排列出來,然後以聖人的評價解讀。
  這樣做會如何,不這樣會如何。細細分析其中微言大義。
  朱祁鎮剛剛開始的時候,還有意控制。
  他又壹點擔心,如果在王直面前表現太多,王直也與李時勉壹般加快進度,怎麽辦。
  但是很快,朱祁鎮就將這個心思放在壹邊了。
  因為他發覺,王直與其是講春秋,其實卻更像是講史,每壹句微言大義都能讓他延伸出十幾個類似,但是做法不同,有不同結果的故事。
  這個說的故事,並非給小孩子講的故事,而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最少有正式記載的事件。
  壹時間朱祁鎮聽得津津有味。
  說實話,朱祁鎮固然有後世人的思維,但是對中國歷史談不上精通。
  與這個時代的士大夫相比,就可以說不精通了。
  除非後世歷史系的學生,不然學過那幾本歷史教科書,僅僅是常識而已。甚至說嚴重壹點,因為描述歷史的角度不同。
  妳甚至覺得,妳讀了壹個假歷史。
  剛剛開始的時候,朱祁鎮能忍得住,但是後來聽得入神,忍不住發問,對歷史細節,以及種種觀點不同。
  王直含笑解釋清楚。
  就這樣不知不覺居然到了中午。要到了下課時間了。
  王直送走了朱祁鎮之後。
  嘴角掛著起壹絲苦笑,說道:“這是什麽事情?”
  王直與王英齊名。也是永樂二年的進士,與王英是同年,兩人關系很好。王英彈劾李時勉,為了避嫌,這講官的職務,他不上。卻推薦了王直。
  王直對此也是又驚又喜的。
  畢竟為皇帝當老師,其中的誘惑太大了。不說別的,而今政壇大佬都是仁宗皇帝潛邸出身的。
  只是楊士奇唯恐王直重蹈李時勉的覆轍,在王直上奏題本的時候,他特地召見了王直,給他講明白了。
  皇帝尚在幼沖,要感化為主,要讓皇帝感受到聖學的魅力。而不是強來。在功課上也不要太嚴,只需讓皇帝知曉大義就行了。
  甚至還給皇帝學習進度,做出的規定。春秋壹經,最少要讓皇帝學上壹年。
  他當時也覺得沒有問題。
  不過真正教授陛下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所在。
  陛下真不是壹般人。
  很多事情,幾乎不用多言,就能領會。給陛下準備的教學進度,不過半個時辰左右都講完了。
  所以王直臨時改變了內容,將課程偏向講史的方向。
  這才將剩下的時間給熬過去。
  此刻,他才知道了李時勉為什麽講課這麽快了。
  並非不在意小皇帝身體,而是按著皇帝的接受程度來的。
  壹時間他想起李時勉被換下背後是不是有其他問題了。不過,他常在吏部,自然知道朝廷之中種種貓膩。
  索性他得了最大的實惠,與皇帝結下師徒名分。至於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太追究了。
  不過,他並非沒有懷疑對象的。
  他的懷疑對象,就是王振。
  所以他與李時勉不同,在王振面前從來不拿大,對王振多壹分尊重。
  王振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雖然是壹個秀才,他自然知道王直,對王直善意,又驚又喜,兩人相處倒是看上去和睦極了。
  只是王振見了朱祁鎮對李時勉的尊重,已經太皇太後尚在,將對李時勉的恨意,藏在心中。只等將來必有所報。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