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王者之心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如果說拉登巴達是壹個庸碌之主,不明白天下大勢,不知道大明的實力到底是什麽樣子,他反而敢輕易下決定。
因為同樣的朝貢貿易,在兩方看來是不壹樣的。
前文說過,大明壹方面將這些國家視為臣屬,壹方面在朝貢貿易內裏其實比較公平的。
但是在南洋諸國之中,卻是將大明視為壹個平等的國家,至於朝貢文書之中那些肉麻的詞匯,卻是通事如大明文臣粉飾的結果。
如果秉筆直書,恐怕朝廷的面子掛不住。
當然了,內裏慶幸,如果說朝廷壹點也不知道,也是未必,就好像安南很長時間之內,都是對大明稱臣,在內自己稱皇帝。
壹連好些年,大明朝廷再遲鈍,也不會不知道。
只是追究的成本太大了而已。
當然了,不是沒有真心臣服大明的國家,比如琉球,占城,幾個靠近大明需要大明保護的小國。
拿馬六甲,也就是滿刺加舉例。
滿刺加的獨立,有賴於鄭和船隊的影響。
但是滿刺加史書之中是怎麽寫中國的?
滿刺加的史書《馬來紀年》之中寫了壹則故事。就是大明皇帝得知。滿刺加稱臣,大喜之後,得了褐黃斑皮膚病。只能按照醫囑去向滿刺加國王求取洗腳水,喝掉洗腳水,並用之洗澡,才康復了。並發誓永遠不讓滿刺加稱臣。
讓滿刺加稱臣的皇帝乃是永樂。
卻不知道永樂知道這些話,會是壹個什麽反應。
這壹點就反應出了南洋各國對大明的真實態度,是壹個遠方的大國。與中國做生意有利益,至於更多的。
那就呵呵了。
這壹類的國王並不在少數,並不是每壹個國王都是英明睿智的。
但是拉登巴達卻是壹個有遠見卓識的蘇丹,他雖然沒有去過中國,但是見識舊港的軍隊,也與很多中國人有交情。
對中國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更不要說在戰場之上,與大明的軍隊交過幾次手,這種對手的經歷,更讓他了解大明是壹個怎麽樣的國家。
其實,以他的本意不想立即滅了滿者伯夷,只需要滿者伯夷稱臣。從而和平的取得滿者伯夷的財富。
畢竟滿者伯夷稱霸南洋兩百多年,這底蘊不是白給的。
只是大戰連連,雙方仇深如海,已經不容留手。但是他依舊在做了這壹件事情之後,立即向大明稱臣,想要善後這壹件事情。
而今卻面臨這個局面。
如果尋常的人面臨這個局面,或許就懼怕了,但是拉登巴達卻沒有。甚至更激發了他的雄心壯誌。
什麽雄心壯誌。就是效仿滿者伯夷的開國之主,擊敗蒙古人立威。他也要讓大明折戟海上,踏在大明遠征軍的屍體之上,重新成為南洋霸主。
拉登巴達下定決心與大明在海上壹較高下。卻也沒有輕敵大意,他壹方面整兵經武,提高軍隊戰鬥力。
另外壹方面更是寫出壹封封的書信,聯絡各方,所謂上兵伐謀。
於是大明對淡目的攻伐還沒有開始,外交戰卻先開始了。
舊港就不用說了。
舊港施家是大明忠實的支持著,沒有大明的支持就沒有舊港的今天。但是淡目在南洋並非沒有盟友的。
他首先的盟友就是亞齊。然後滿刺加,渤泥,蘇祿,等大小國家。
這些都是回回教國家。
回回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就是壹部印度教的衰退史。
歷史上在滿者伯夷之前的南洋霸主三佛齊就是印度教國家。但是隨著三佛齊衰敗,滿者伯夷稱霸之後,重心東移。
就沒有抵擋回回教東進國家。
於是,從西到東壹個個國家變成了回回教國家,這固然有商業利益誘惑,還不乏殺伐與陰謀。
但是為什麽印度教敗得這麽慘?
這固然與滿者伯夷這個最大的印度教國家自己衰敗有關系的。但也要從根本上去找,就是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比起回回教設計的制度差太多了。
這就是為什麽回回教壹路東進。而這壹帶國家紛紛改易,似乎不可抵擋,就是回回教的制度應和底層百姓的期望。
但是拉登巴達最看重的就是滿刺加。
其實淡目與滿刺加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系,甚至如果要爭奪南洋霸主,滿刺加就是最大的敵人。
在歷史上淡目國全盛的時候,也是大舉西進想要攻下滿刺加。
只是哪個是時候,葡萄牙人已經來了。
淡目的霸業就這樣戛然而止。
但是此刻,誰最能幫助到淡目了,那就是滿刺加蘇丹了。
滿刺加乃是南洋的貿易中心,這壹點任何壹個國家都無法代替,這也是滿刺加特色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即便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在海外設立了四處官場,其中有壹處就是滿刺加。
另外壹個關鍵原因,就是滿刺加與渤泥兩國世代聯姻,也就是說,拉登巴達只要拉攏了滿刺加,就不是拉攏了壹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
而這個時候,更是滿刺加全盛之時,占據整個馬來半島,甚至在幾十年前,與暹羅大戰數場,最後達成和平。在蘇門答臘島上也有數塊領地。
可以說,滿者伯夷失去的霸權,壹半都到了滿刺加手中。
於是拉登巴達寫了壹封情真意切的親筆信送到了滿刺加蘇丹手中。
而滿刺加蘇丹阿勞丁卻是壹個老者。
大把大把雪白的胡子,慈眉善目的,好像是壹個聖誕老人壹般。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壹個老奸巨猾的掌舵者。
滿刺加國內壹直有兩種意見,壹種是傾向於回回教,壹種反對回回教的。
看上去好像是因為回回傳到滿刺加才不過百余年而已,根基並不深厚。但是實際上卻從來是阿勞丁的手段。
作為壹個國王,他什麽也不信奉。
他信奉的只有權力。也唯有權力。
他之所以這樣安排,是他敏銳的感到了回回祭祀對國王權力的沖擊。
阿勞丁需要回回教,因為回回教能給他帶來貿易,帶來財富,但有不想讓回回教威脅到他的權力。
於是乎,他就給回回教找了壹個對手。
本來,雙方權力爭鬥,他在中間平衡。他設計的很好,但是這個戰略隨著漢人海商在南洋的興旺,壹點點的變質了。
反對回回教壹派與漢人的利益慢慢的結合在壹起了。
這讓這他這個國王有壹點控制不住了。
滿刺加反而成為大明與回回教交手的壹個次要戰場。讓他煩惱無比。
不過,阿勞丁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是什麽王霸之才,也去不想什麽稱王稱霸,只想守住滿刺加的壹畝三分地。而且他不想得罪不起回回教,但也不想得罪大明。
畢竟作為南洋的貿易中心,最大的商人團體,就是回回教商人與漢人商人。
不過阿勞丁平衡之術,還是勉強能夠平衡的。至於淡目與滿者伯夷的爭端,滿刺加是壹點也沒有參與進去。
為什麽?
什麽回回教還是印度教,只要不耽擱滿刺加賺錢,妳愛誰誰。
下面的人信著個信那個是混了頭,阿勞丁才不會的。正是因為他這個態度,大明從來沒有想過滿刺加會出什麽事情。
只是這壹次不是以前了。
阿勞丁感受到了切實的威脅。
中國人的艦隊在幾十年之後,要重返南洋了。更恐怖的是,他們這壹次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戰爭。
阿拉丁不想參與其中爭端,但是他也知道他是不可能不參與進去的。畢竟滿刺加貿易中心的地位在。畢竟他名義上是信奉回回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