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正統十三年七月的黃河決口,可以說是震動天下。
  瓦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也先壹面在整合內部的同時,壹面在關註大明朝廷的壹舉壹動,但是經過去年的試探之後,也先深刻的感受到了壹點。
  大明是壹塊硬骨頭。
  這與之前打的瓦刺,兀良哈,女真各部,都是不壹樣的。
  決計不能小窺。
  但是卻又不能不打。
  壹來是也先家族的政治野望,畢竟瓦刺三代人的奮鬥,可不是為了做大元丞相淮王的。二來也是北方部落的特性。
  也先所統合的大元帝國,或者自稱的北元,即便在當時不被大明承認,即便放在後世也不被史學家承認。
  原因很簡單。
  元朝最後的主力在捕魚兒海覆滅之後,所謂北元已經失去了國家形式,退化成了部落聯盟的形態。
  也先與脫脫不花的矛盾,已經也先所代表的大元中樞與地方部落首領的矛盾,種種矛盾也先也只能調和,而不能解決。
  所以,也先寧可南下死上壹批人,也不願意再打壹場內戰。
  所以,南下壹戰,在瓦刺統壹蒙古之後,就是必然。即便也先不打,也有其他人會打,無非是時間上的改變而已。
  但是即便也先知道,黃河決口,漕運中斷之後,也沒有下定決心。
  他處於壹種猶豫不絕的狀態,他覺得這是壹個好機會,同時他又擔心,即便這樣對大明國力的消弱又有多少啊?
  他請來張宗周。
  張宗周說道:“王爺的意思,臣明白,南朝小皇帝,年紀雖然輕,但卻不是壹個易與的,這十幾年來,河北水利,開海轉海運,改革鹽政,從明宣宗之後,大明非但沒有衰落,反而興旺之像。”
  “別的不說,單單是砸在九邊的銀子,每年就已經超過百萬兩之多。現在不打,將來恐怕越難打了。”
  也先說道:“正是如此。”
  這個想法也先壹直是模模糊糊的有,但是說不清楚,被張宗周壹說,才明白自己壹直以來隱隱約約的擔心。也先嘆息壹聲說道:“果然是生子當如孫仲謀。”
  也先將朱祁鎮當成兒子輩,朱祁鎮知道定然會很生氣,但是也先的年紀比朱祁鎮大上小二十歲,根本就是兩輩人。
  有些事情,朱祁鎮自己沒有什麽感覺。反而是敵人感覺很深。朱祁鎮在忌憚瓦刺戰馬眾多,卻不知道也先也忌憚,朱祁鎮這幾年改革,兵精馬壯算不少,但銀兩卻是很足的。
  張宗周說道:“我瓦刺的底子比不得大明,南下之戰,不是大勝,就是敗仗,根本就是壹場豪賭,故而王爺擔心而今南朝即便將精力放在黃河之上,我朝四十萬鐵騎,也沖不破宣大的防線。”
  也先說道:“先生是我知己,而今先生有何高見?”
  張宗周說道:“高見沒有,卻有壹個笨辦法。王爺也明白,這壹戰定然要打的,何不試探壹下南朝。”
  也先說道:“試探?妳說求公主?”
  張宗周說道:“王爺英明。”
  瓦刺向大明求公主,已經不是第壹次了。脫歡就求過壹次,只是脫歡當時的還不能越也先現在相比。
  也先數年的征戰,已經將瓦刺的實力擴展到了歷史上最高峰。甚至可以名列,匈奴,鮮卑,突厥,蒙古之間了。
  現在也先有更加足夠的底氣,去向大明求公主了。
  當然了,雙方雖然還沒有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方,但是暗潮湧動,只留下面子功夫。
  如果大明真肯嫁公主,也先反而更要打了。
  原因很簡單,大明太宗皇帝的遺詔。“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蕃,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其來朝貢,則以恩禮待之。”
  這壹段乃是太宗皇帝的詔書。
  後世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從這壹段話中提煉出來的。
  所以,大明政治風潮都是對外強硬。
  如果大明反常的同意和親,反而說明大明的情況真的不好。而如果大明不答應,具體情況就具體分析。
  從大明應對求親的動靜上,也能看出來大明到底是什麽樣子。
  也先說道:“不錯,退可攻,進可守,只是這壹件事情,本王不放心別人去辦,就請張先生代本王走壹趟北京城吧。”
  張宗周說道:“請王爺放心,臣定然將南朝虛實探聽的明明白白。”
  也先說道:“好,北京方面所有人手,都歸妳調遣。”
  張宗周說道:“謝王爺,臣以為我們從頭開始,這壹次使團就派三千五百人如何?”
  也先說道:“不錯。”
  朱祁鎮早已下過詔書,對瓦刺使團人數,做了規定,不能超過三千人。
  這壹次張宗周就是明顯要試探壹下大明的底線了。
  獨石堡。
  作為大明孤懸塞外的壹處要地,靠著壹塊完整的石頭山。易守難攻。只是而今楊洪已經不在這裏駐守。
  在這裏駐守的是楊洪的長子楊俊。
  楊洪已經成為大同守將了。
  此刻楊俊額頭微微見汗,城堡之下,數千馬隊正在與大明邊軍對峙,雙方相距百步,刀出鞘,弓上弦,遙遙相對,似乎壹聲令下,壹場廝殺就要掀起來了。
  作為整個大明最深入草原的邊塞,這裏是入關的要道,也是大明與草原關系的風向口。瓦刺與大明的關系如何,這裏比北京更不先知道。
  經過去年的對峙之後。
  大明與瓦刺之間關系,已經無限趨近破裂了。
  這樣的情況,已經是日常調劑了。更不要說,瓦刺已經將大寧開平列為馬場,雙方的戰略緩沖,已經很少了。
  彼此斥候的廝殺,早已成為家常便飯了。
  只是這數千人的對峙,卻還是少有的。
  說實話,楊俊都有壹些承受不住壓力。
  楊俊問道:“大同來人了沒有?”
  “將軍還沒有。”身邊壹個士卒說道。
  楊俊有些煩躁地說道:“怎麽還不來啊。”
  這壹次的事情,不是別的,就是瓦刺使團入關,楊俊派人清點人數,發現有三千多人,這是萬萬不行的。
  不合規矩。
  所以瓦刺人就鼓噪起來,似乎想要壹場大戰。
  如果說僅僅是幾千人,楊俊自然不擔心,楊俊雖然作為楊洪的兒子,沒有學到楊洪多少本事,但是獨石堡重要之極,朝廷數次加固。
  城池雖然不大,但卻是壹座軍事要塞,防備森嚴,還有數千士卒,馬步皆有,區區三千瓦刺人算不了什麽。
  但是北邊似乎還有瓦刺大隊人馬在。
  楊俊很擔心,這是壹場大戰的開始。更擔心作為瓦刺與大明第壹戰,他能不能堅守住獨石堡,壹想到幾乎無邊無際的瓦刺鐵騎,楊俊頭上的汗冒得就更快起起來。
  “報,傳武進侯將令,放瓦刺使團入關。”壹個信使氣喘籲籲的跪在楊俊身前。
  楊俊這才松了壹口氣,說道:“知道了,讓下面放瓦刺人入關,同樣註意壹點,別被人給陰了,防著瓦刺奪關。”
  隨著楊俊壹聲令下,獨山堡大門大開,與瓦刺士卒對峙的官員緩緩的收了起來,瓦刺人簇擁著無數馱馬,進入了獨山堡之中。
  通過獨山堡,他們要進入宣大,再進入北京。到達大明的中心。
  壹時間剛剛壓抑的氣氛,似乎變得不壹樣了。
  而也先就在小半個時辰之後,聽到了這個消息,他微微壹笑,心中暗道:“看來這壹次黃河折騰南朝不輕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