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十三章 南巡之意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雖然因為江南與北京距離,讓朱祁鎮得到消息,是有壹定的延遲的。但是即便如此,江南的很多事情,還是以最快的速度到了朱祁鎮手中。
  對江南發生的事情。
  朱祁鎮在預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預料之中,他知道推行商稅,定然有壹番波折。畢竟利益分配這東西,從來是實力的表現,在朱祁鎮這邊,是調整國家財政的第壹步。
  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大明商業稅收,超過農業稅收,成為第壹大項。
  但是對於江南士紳看來,卻是朝廷又壹次割江南的肉。
  雙方不發生沖突才怪。
  其實,並非朱祁鎮壹心要割江南的肉。
  而是江南的底蘊太厚了。
  唐宋數百年的積累,這種積累不僅僅是水利工程,田地耕耘,還有人才文化等等。
  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是遠遠追不上的。
  如果從江南地方來看,這正是他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借以謀求大明體制之內,更高的位置卻也是應有之意。
  只是朱祁鎮作為大明皇帝,自然要江南壹帶多為朝廷出力也是很自然的。
  立場不同,訴求不同,自然要有分歧。
  但是弄到而今這個情況。
  朱祁鎮也是沒有想到。
  對於這所謂大周天軍,朱祁鎮根本沒有過腦,也沒有下令平叛什麽的。
  朱祁鎮壓根不相信,如果他壹手錘煉出來的明軍,打過這麽多仗的精銳,連這點麻煩都拿不下來,朱祁鎮幹脆拿壹塊豆腐撞死算了。
  這壹點小亂子,固然不值壹提。
  但是朱祁鎮也有幾個著眼之處。
  第壹,這壹次亂事對江南各地的影響如何?
  即便朱祁鎮壹直發展北京,但也無法影響大明根本的政治結構,那就是以江南錢糧養西北士卒。
  所以,如果江南久久不定,對朝廷還是有些影響的。
  當然了,朱祁鎮還是有辦法兜底的。就好像汪嶽臨時支取銀行的錢,反正這個時代也沒有什麽銀行法。
  朱祁鎮也是可以的。
  少府銀行盈利並不是太多,但是並不意味少府銀行賬上沒有多少錢。
  這是兩個概念。
  當然了,朱祁鎮也知道,這種行為越少越好。
  所以,江南這壹場亂事,自然平定越快越好。
  只是朱祁鎮很明白,他最好的幹涉就是不幹涉,江南有軍隊,南京駐軍,松江的水師軍隊,還有江北的漕兵,安徽與浙江兵力不多,但也有壹兩萬,壹兩月之內,就能聚集十幾萬人嗎?
  也不缺錢。
  江南本身就富庶,再加上汪嶽透支的那壹筆錢。足夠平亂了。
  也不缺人才,曹鼐老臣也是經歷過兵事的,他第壹任官,就是在大同某縣當縣丞,與韃子打過交道。王恕雖然這壹次差事辦得不是盡善盡美,但是大明中生代官員之中,王恕也是不可繞過的人物。
  要兵有兵,要錢有錢,有人有人,這都不缺。
  朱祁鎮再指手畫腳,反而容易出事。
  其次,就是大明奴婢制度。
  雖然朱祁鎮早就大赦過了,很顯然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政令,是不會輕易深入人心的。這種使用強依附性的,類似於奴隸的人工作。
  恐怕也是壹個普遍現象。
  而今卻必須解決了。
  大明畢竟與西方不同,大明發展工業的初衷,就是為大明百姓找壹口飯吃。這個出發點,萬萬不能動搖。
  畢竟,這是能說服大明很多官員最關鍵的地方。
  也是儒家所謂的仁政。
  夏蟲不可語冰。
  朱祁鎮給他們說工業化的好處,估計聽見的人,都會覺得皇帝瘋了。唯有從這個方面才能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
  但是如果,工業化的結果是大規模奴隸制度復興,是類似於早期資本主義壹樣,讓工人成為活著的機器零件。
  死亡率如此之高,甚至勝過在鄉村忍饑挨餓。
  朱祁鎮推動變法,就會有更多人質疑。
  而且朱祁鎮也慢慢發現壹個問題。
  很多時候,在商品經濟之中,生產有時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市場,造出東西能賣出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大明大量產出鐵,鹽,布,茶,糖,等等商品,但問題是賣給誰?
  最大的市場自然是大明內地。
  而今西方人與中國的航線,還要通過印度與阿拉伯中轉,貿易份額很少。這個市場並不算大。
  現在還看不出來,但是將來必定能發現,商品壹定會過剩的。
  也唯有培養出更多消費者,才能減緩這個過程。
  最後,另外壹個深層次的問題。
  說實話,朱祁鎮對徐春申之死,也很是感嘆的。
  徐春申有罪沒有?
  自然是有罪的。
  但是徐春申冤枉不冤枉,也是冤枉的。
  因為徐春申的所作所為很多時候,都是約定成俗的規則,很多時候,徐春申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不能通過正常的手段來解決。
  讓他不得不鋌而走險。
  這是他的不幸,也是大明的不幸。
  雖然這壹次變動之後,少府的商業版圖又大大擴張了壹步,但是朱祁鎮並不是太開心的。
  因為他發現,他這些年的努力,不過放出來壹個東西。
  那就是官僚資本主義。
  細細看來,中國經濟的版圖,十分之三都是少府,剩下十分之四都掌握在其他權貴士紳手中。
  剩下的壹點點的版圖,才是所有商人整合起來的份額。
  朱祁鎮對這個比例,並不是太高興的。
  有時候,他也想不清楚,他這樣做到底是發展商業,還是遏制商業?
  只是,這個問題,朱祁鎮壹時間也沒有辦法解決。
  他的屁股畢竟坐在大明皇帝的位置上,而這些權貴官僚與他是壹體的。朱祁鎮不可能砍了手足,讓他們讓出其中龐大的利益。
  足夠殺人害命的利益。
  想想朝廷不過是想征收商稅,就搞出這麽多事情來。
  如果朱祁鎮要這些人退出,將賺錢的買賣讓給那些泥腿子,會有什麽樣的結果?
  不用想就知道,是要動搖國本的。
  但是這樣下去,朱祁鎮也覺得不行。朱祁鎮想來想去,從壹邊翻出壹個冊子,上面寫著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十幾條。
  其中有很多關於經商的規定。
  這就是朱祁鎮為準備的民法典。
  側重保護底層百姓與商人的利益。也起到了規範經商的作用。
  當然了,這些條款有些朱祁鎮想到的,有些卻是大明律之中有的,不過分散在很多法條之中,朱祁鎮壹壹將這些法條都給撿了出來。
  但是就這些夠了嗎?
  當然是不夠的。
  很多法律都要因地制宜。要符合現實。
  所以制作這壹套法典,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朱祁鎮準備將各大行的行規整理壹番,做些刪減,然後與這些內容合並在壹切,整合成壹個體系。
  只是,朱祁鎮覺得,這壹件事情不適合在北京來辦。
  北京的商業氣氛其實是比不上官僚文化的。
  即便是最賺錢的遵化鐵廠,像壹個衙門也勝過像壹個企業。所以朱祁鎮制定出來的商業規則,僅僅適應於北京是絕對不行的。
  而江南乃是大明商業的中心所在。
  必須適應江南的情況才算可以。
  朱祁鎮心中有壹種感覺,他覺得他似乎很有必要去壹趟江南了。
  朱祁鎮不得不面對,大明政治權力與大明經濟重心的壹次碰撞。這樣的情況,朱祁鎮知道此早要來的。
  這壹次江南之亂,正好拿來作為借口。
  只是南巡是壹件大事,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慮,最重要的是先整頓好朝廷內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