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楊信在焦宏面前答應的擲地有聲,當他看見他麾下的兩千士卒的時候,壹股失望之情湧上心來。
  這兩千人,楊信大概看了。
  壹個個體格都不錯。雖然身高矮壹些,比不上九邊大漢,但也是算是有壹把力氣。還算不錯。
  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人手是從各為衛所抽調出來。
  之前根本沒有配合過。
  幾乎是壹盤散沙。
  楊信只能將帶來的武學學生安排下去十幾個,擔任百戶千戶的職務,讓他們管起來。
  至於為什麽不將這些武學學生全部安排下去做基層軍官,卻是因為這該死的語言問題。
  楊信根本聽不懂這些人土話。
  雙方交流都很成問題,還好有些人會官話,有壹些人會福建話,這才勉強籌齊翻譯。
  讓雙方全部混編,絕對不可能了。
  救人如救火。
  楊信不敢耽擱,壹路西進,到了延平府,雖然見延平府已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地方官征集民夫,大白天關閉城門等等舉措。
  但是賊軍還沒有出現。
  這就是壹個好消息。
  隨即楊信略略休整壹番,就轉為北上。
  行進百余裏,就在壹處名為南雅的地方,停了下來。安營紮寨。此地距離建寧府不過幾十裏而已。
  在楊信看來,已經是戰場範圍之內了。
  但是楊信並沒有發現賊軍的探馬。心中頓時有壹分成算了。他立即派韓青去探查敵情。
  韓青壹出去,就是壹天壹夜才回來。
  韓青回來之後,說道:“統領放心,賊人雖然有過萬之數,但是打仗沒有章法。不過在蟻附攻城而已,雲梯,盾車,少之又少。而建寧府城頭之上,有不少壯丁,我還看見幾門大炮,想來賊人壹時半會兒是攻不下來的。”
  楊信問道:“妳判斷賊人可是發現我們了?”
  韓青說道:“沒有。”
  “建寧府東溪與西溪兩條溪水之北,我看了,這兩條溪水,並不是太寬敞,大軍可以涉渡。賊人對這壹點防備都沒有。”
  “是壹個好機會,統領我做吧。”
  楊信此刻也在做權衡。
  他的任務是不能讓賊軍過延平府。
  這壹點,早已完滿完成了。
  即便建寧府大敗失陷,他也有把握守住延平府。
  但是他不會滿足於僅僅這壹點的。所以他的選擇也就很簡單了。他說道:“傳令下去,連夜渡過溪水,攻賊人大營。”
  楊信說做就做,入夜行軍,半夜就到了溪水南邊。
  只是事情到了這壹步,楊信也放棄了偷襲計劃。
  因為他發現壹個他忽略的事實,這位第壹次上戰場的名將,太高估了福建士卒了。壹入夜就有不少士卒有夜盲癥,即便楊信想進各種辦法,都不能奏效。
  楊信已經將白天行軍的速度打了對折,但是夜晚已經沒有完成。
  楊信可不認為,賊人真是聾子瞎子,都到了眼前,還發現不了。於是只能安營紮寨,隔著溪水與賊軍對峙。
  楊信所部的突然出現。
  不僅僅震動了葉留宗所部,也震動了守城的明軍。
  壹時間明軍歡聲雷動。
  葉留宗見此,立即召集軍中負責探報之人,壹連處死了好幾個,才算是出了心頭這壹口惡氣。
  葉留宗軍中為之壹肅。
  葉留宗召集心腹商議。
  葉希八說道:“大哥,而今這建寧府就好像是壹個烏龜殼。兒郎們也不知道該怎麽打,硬打下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的,此刻官軍援軍來的正好。我派人看了,這些援軍不過二千多人,而今我們人馬過完,還吃不掉他們嗎?”
  “按我的意思,咱們幹脆過了東溪,與官軍決戰。”
  陳恭善說道:“大哥,打仗的事情全聽大哥的,但是有壹件事情,大哥卻要明白的,咱們雖然人馬過萬,但是糧食卻並是很充足的,耗得話,是耗不起的。”
  葉留宗心中明白。
  他所積攢的那壹點家底,對壹個人來說,是決計夠用了,但是對萬余大軍來說,卻是杯水車薪,他雖然已經占據數縣之地。
  但是這些地方能收刮的錢糧也是有限。維持萬余大軍,簡直連壹個水花都聽不見。
  所以,他在建寧城下,他堅持不了多久的。
  葉留宗雖然有速戰速決之意,但是他卻沈得住氣,說道:“且等等。”
  葉希八與陳恭善並不知道葉留宗要等些什麽。但是葉留宗的權威,卻是沒有人敢挑戰的。
  當天夜裏,建寧府之中有壹個人從城頭上,做著吊籃下城,繞行數十裏才來到了楊信。
  楊信壹見,居然是熟人,說道:“楊大人原來是妳。”
  楊恭見了楊信也是大吃壹驚,說道:“楊統領,妳怎麽在這裏?”
  楊信說道:“我奉陛下之命來福建巡撫焦大人麾下聽令,倒是楊大人怎麽在這裏。”
  楊恭說道:“此處便是鄙鄉。”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榮的長子。官任尚寶司丞。楊恭。
  尚寶司這個機構,就是管理使用二十四枚玉璽的地方。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主要工作就是為聖旨加蓋玉璽,然後記錄登記,決計不能出錯。
  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想來也沒有人敢去宮中搶玉璽。
  這個官職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就是要忠臣之後,也就是大明蔭官之中最大的。
  而楊榮死後哀榮之壹,就是蔭壹子為尚寶司丞。
  楊榮死後,楊恭在家中守孝三年之後,才去北京任職。擔任幾年之後,就卸任回家了。
  畢竟這個官職,並沒有什麽進步空間,而是蔭官所去之處。楊恭如果壹直霸占著反而容易讓人嫉恨。
  回家之後,楊恭上仗著楊榮的余蔭,下靠著自己也是致仕官員,在建寧府之中,也算是首屈壹指的名門望族了。
  只是這畢竟與楊榮在的時候,是天地之別了。
  楊恭倒是很明白,自己不如父親,但也想維持楊家家門不墜,於是他積極參加地方事務,比如這壹次建寧府被圍,楊恭就破家為國,捐獻了不少錢財,還將楊家子弟全部編入民夫,登城固守。
  當然了,楊家乃是大戶人家,那壹個子弟身邊都是有好多家丁護衛著,危險並不多,但是資本卻撈夠了。
  這壹次賊亂過去,想來地方官不會不對楊家有所回報的,比如點幾個子弟當舉人。
  之前楊家是不在乎多幾個舉人,少幾個舉人的。但是卻已經不是宰相門庭了。
  楊恭與楊信都是在宮中當值,不敢說多熟悉,但都是見過面的。
  楊信這才想起來,故大學士楊榮的家鄉就在建寧府之中,也不多問,直接說道:“城中局勢如何?”
  楊恭說道:“並不樂觀。”
  如果樂觀的話楊恭就不會親自冒險出城了。
  楊恭作為地方士紳之首,與建寧府知府壹並成為守城的兩個核心。沒有必要的話,他是不會親身犯險的。
  他這壹次出來,是帶著使命而來。
  “城中只能兩個衛士卒,前番入山剿匪已經死傷殆盡,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不堪壹用,這壹次能守城守到今天,全是依靠民夫百姓,還有城頭的大炮守城。”
  “但是城中火藥數量不多,前番用得多了,很快就要消耗殆盡了。”
  “到時候,城頭沒有火炮。只需幾個悍匪上城,全城就崩潰了,我此來就是請援軍速速入城,遲了恐怕就不用入城了。”
  楊恭之所以親自出來,卻是因為楊榮的面子大,他想借先父的面子來說服援軍將領。
  只是卻是自己的熟人,楊榮的面子就不用搬出來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