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七十五章 流民潮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4

  如果說,河北大規模的圍剿蝗蟲,展示出如果將吏員納入官僚體系後,爆發出來的強大行政效率,與動員能力。
  那麽山東面對的情況,就是所有府縣徹底失控了。
  並不是王宇的能力比不上馬文升。
  而是馬文升手中的河北省,有太多的前輩給馬文升打下了基礎,別的不說,單單說民間底蘊就強上不少。
  河北有小二十年沒有怎麽受過災了。
  不敢說家家戶戶都有能度過壹年的余糧,但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存糧的。
  百姓大部分有存糧,對朝廷賑災來說,就是壹個大好消息。因為他們能有更多調動時間。
  五月絕收的影響最少在幾個月之後才顯露出來。
  但是山東就不壹樣了。
  說實話。朱祁鎮讓黃河改道山東,真是壹個救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害了山東壹省的決策。
  黃河擾亂了山東水系。讓山東水系很長壹段時間處於調整期,就會出現種種的狀況。
  所以,山東是三天兩頭出問題,可謂多災多難之極。
  百姓的家底很薄。
  他們的家底在麥收之前,就已經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青黃不接,就是形容三四月分的情況。
  這個時候的百姓,糧食消耗差不多了,想吃野菜,野菜也還沒有長好,總是是要餓著肚子等著麥收。
  而今大半個山東都被蝗蟲啃噬成壹片白地。
  百姓都絕望了。
  根本不可能等什麽收成了,他們自然要采取行動,讓他們活下去的行動。
  不是別的,就是逃荒。
  大片的百姓拋棄了家鄉,壹個擔子挑著兩孩子,壹男壹女,茫然無措的向北,或者向南走。
  不管是去河北,還是去淮北,都是要比在家裏強。
  當然了,這壹條逃荒之路,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麽樣的結局。
  很多人壹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不知道死在哪裏角落之中了。
  但是出去,是有可得死。不出去,是絕對會死。這看似是壹個選擇,其實是沒有選擇。
  如此壹來,給整個山東上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王宇到了濟南之後,立即決定放棄救災,什麽減少蝗災的損失,想都不要想了。
  他不是不想如馬文升那樣做,只是他根本做不到。
  他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的放糧,讓百姓活下來。
  即便是這樣,也不是壹件好辦的事情。
  當百姓形成流民潮的情況之下,想將足夠的糧食發放在每壹個百姓手中,又是談何容易的事情。
  王宇第壹道命令,就是令各府縣立即放糧,畢竟去年夏稅繳納時間,是今年五月之前,有部分縣已經上繳了,有壹部分縣還沒有。
  所以壹部分府縣手中,還是有壹些糧食的。
  但是與這壹場蝗災相比而來,卻是杯水車薪。
  王宇自然不能指望府縣的糧食,他要指望的只有朝廷的賑災糧。
  而今運輸到山東賑災糧,有三個渠道。第壹個渠道就是從北京而來糧食,這些糧食大多走馳道。
  北京到徐州的馳道已經修建好了。也是河北情況並不是太嚴重,馬文升也算是發揚風格了,第壹筆賑災糧,不是去河北的而是去山東。
  第二條路,就是沿著運河從南邊來的。這壹條路有些慢,但是有壹個好處,就是運河上的倉庫之中,有些是有糧食的。
  漕糧沿著運河到北京,自然是層層轉運。沿途有壹座座倉庫。而今緊急情況之下,王宇自然是先斬後奏,奪了運河壹系列倉庫,在山東西北沿著運河與馳道的地帶放糧。
  如此壹來,就有效的阻擋從山東爆發的流民潮。
  最少王宇將這些流民限制在山東省內部,並沒有造成太嚴重的影響。
  第三條路,卻是從海運糧食,從登萊入魯。這壹條路線,算是輔助。
  王宇想盡辦法,也不過是將山東的流民潮限制在山東境內。
  畢竟,有時候流民潮造成的危害,甚至要比蝗災更嚴重,想要活命的百姓,在絕望之中爆發怎麽樣的力量,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
  王宇所作所為,整體來說,不過是及格。
  但是原傑所作所為,就是不及格了。
  同樣的也不是什麽能力問題。
  這幾個人能被內閣選上來,都是有能力的大臣,最少也在水準之內。原傑的能力比王宇,馬文升,葉盛差也差的有限,好也好的有限。
  只是馬文升如此出彩是仗著河北的基礎好。
  王宇的及格分,乃是因為交通便利,有運河與馳道。而且山東地勢整體上來說,也是半封閉性的,再加上魯西的運河,還有封鎖的可能。
  但是河南是什麽地方?
  天下之中,四通八達。
  百姓有意流亡,怎麽封鎖都封鎖不住的。
  原傑就遇見了這樣的問題。
  山東最大的問題是蝗,而河南最大的問題是旱情。
  旱情之嚴重,也是到了絕收的地步。與山東情況雖然略有差異,但是差不了多少。
  但是原傑遇見的另外壹個問題,就是在接受賑災糧的時候,河南要排在山東後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畢竟朝廷糧草的大頭,就是京倉這邊的。從京倉發到河南,是要先經過山東的,但是山東情況都這樣,王宇自然不會允許糧車從山東路過的。
  他必須為山東百姓負責。
  眼睜睜的看著百姓餓死,卻看著壹車車糧食在咫尺之間通過,運到河南去。
  即便王宇本身有大局觀,但那些在生死邊緣的百姓,哪裏有什麽大局觀?甚至搶劫馳道馬車的案子都有發生。
  只能說人逼急了,什麽事情都敢做。
  所以原傑只能通過兩個渠道得到糧食,壹個渠道,就是從運河運到淮河,從淮河運到南邊府縣。
  只是運河上的糧食,要被山東分壹杯羹,再加上河南的旱情也是有輕有重的。
  淮河流域那幾個府縣,自然是比較輕的。真正重的是豫北地區,這裏是蝗災。還有豫西地區,這裏都是旱災。
  原傑此刻也顧不得別的什麽了,自然將洛陽倉開倉放糧,要知道此刻洛陽倉之中是軍糧。
  讓河南北方的災情得到了緩解。
  但也僅僅是緩解而已。
  要徹底解決,就要靠京師的賑災糧了。
  這裏的問題能稍稍緩解壹二,但是對西南地區,卻是完全沒有辦法了。
  另外壹個渠道,就是從江漢地區運輸糧食北上賑濟。
  比起洛陽倉存糧來說,江漢地區的糧食可以說是源源不斷。也給了災民大量的希望。
  或許在大明官員心中,是有省界的,但是在大量災民心中卻是沒有省界的。所以這些百姓在南陽等不到糧食,就大量南下。
  於是乎,幾年之前的情況再次出現,來者中原的流民,在襄漢地區大量存在。就人口來說,河南被來是寬鄉,但是這些年人口激增,已經變為了窄鄉,但是湖廣大體上還是地廣人稀的。
  大量百姓南下,也就成為事實了。
  數年前,項忠平定過流民之亂,那時候的流民就是大片從河南南下的。而今不過是再壹次重演而已。
  當原傑到了南陽之後,已經無能為力。他只能上奏朝廷請罪。並建議將河南流民安置在襄陽,鄖陽等地。
  就地附籍,不必回遷。
  倒不是原傑逃避責任,而是他感受到了河南很多地方,已經有些不堪重負了。而且這些百姓拋棄的土地,已經被很多人瓜分了。
  人如果再回來,也是麻煩事情。
  而且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也說明阻止是阻止不了的。只是順著來辦,否則還有下壹次,下下壹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