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軍權乃是皇帝的腰桿子。
  文臣或許沒有篡位的想法。但其實也不壹定。
  要知道王莽篡位之前,也是大名鼎鼎的儒學宗師。天下敬仰。
  但是結果如何?
  楊榮本身沒有意思到,他這種想要天下長治久安的想法,已經觸動了朱祁鎮敏感的神經。
  楊榮心中對大明皇室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不僅僅是楊榮,以楊士奇為首的大批文臣對皇室都是很忠心的。
  這就形成壹個誤區。
  楊榮而今所言,也是發自肺腑,沒有半點虛言。
  但是他這種忠心,對朱祁鎮來說,本身就是壹種極大的妨礙。
  朱祁鎮決計不會讓朝廷之上,成為文官的壹言堂的。即便勛貴在與文官的爭鬥之中,力不從心。
  朱祁鎮也壹定會想其他辦法,扶植其他力量進入朝堂之中。
  原因無他,這是壹個做皇帝的本能。
  而楊榮這番話,非但沒有讓朱祁鎮回心轉意,反而更加確定了與勛貴的聯合刻不容緩。順帶王驥這個人,也要在外面多待壹些日子了。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之間的權力糾葛,需要重新理清。
  朱祁鎮想明白這壹點之後,再看向楊榮,心中卻有壹些慚愧。
  他知道,在他登基這壹件事情上,雖然太皇太後沒有廢立之心,但是如果沒有楊榮聽到襄王金冊不在宗人府之後,立即聯合大臣,上書擁立。他或許也能坐上皇位,但是卻要拖壹段時間了。
  在太皇太後掌權的時候,很多事情上楊榮都倒向他。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如果可以,他也想與宣宗與楊榮壹般,君臣相得。
  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政治理念的對立,決定了兩人之間的立場。
  只是這情分在,朱祁鎮終究不能下狠手處置楊榮,說道:“先生所言,朕已經知道了,朕回去之後,必然好好思量。”
  “先生此去回鄉,路途遙遠,朕命令錦衣衛沿途護送。先生可以在家鄉多待幾日,京城之事,錦衣衛也會日日報給先生的。”
  “朕在京師等著先生歸來。”
  楊榮壹聽了,整個人精氣神都散了不少,蒼老之意更是要滲透出皮膚。
  楊榮是何等聰明之人,朱祁鎮壹開口。楊榮就想起壹句話:“王顧左右而言他。”這種不回應,本身就是壹種態度了。
  楊榮說道:“老臣遵旨。”
  朱祁鎮見楊榮如此,心中不忍心,勸慰道:“先生之計,自然大善,只是而今瓦刺咄咄逼人,乃四方用武之時,不當用於今日,朕真得好細細思量的。”
  楊榮說道:“老臣知道了,只是老臣年歲已高,恐怕看不到那壹日,老臣此去,山高水長,還請陛下善加珍重,楊士奇,楊溥都是老臣,人品端莊,為人老練,遇事不決,可問他們,他們定然能為陛下解惑。”
  “宮中府中具為壹體,陛下既然已經親政,權位不可假於他人。王振雖然為陛下親信,然陛下也為王振思量長遠。”
  “今日讓王振收斂壹分,卻是為了來日君臣善始善終之道。”
  “廠衛乃陛下之耳目,耳目清明,則天下無事可瞞過陛下,此廠衛之功也,然耳目就是耳目,不是手足,朝中諸事,還是不宜讓廠衛參與太深。”
  楊榮似乎有壹種預感,此壹去不知道能不能回來。
  因為朱祁鎮的態度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皇帝對他雖然有情分,但是對他的政治態度卻不持肯定。楊榮有壹種心灰意冷之感。他本身功名之心盛過楊士奇,也自持自己在皇帝心中的聖眷,也要勝過楊士奇。
  之前壹直想等皇帝親政之後,借助皇帝之力,越過楊士奇自己成為首輔。
  此刻皇帝態度的改變,他又即將離開權力中心數月。要知道權力與自然界壹樣,厭惡真空。
  放下權力容易,想要再拿起來,卻不知道什麽時候了。
  甚至根本拿不回來了。
  楊榮年紀也大了,心中自然也有了求去之念。
  所以,臨行的時候,索性什麽話都說了出來。
  旁邊王振聽的呼吸都急促起來,卻不敢多說壹句話。
  畢竟王振與楊榮相比,簡直是小輩之中的小輩,對楊榮,朱祁鎮都不敢大意,王振又算什麽東西。
  甚至當初開海的時候,如果是楊榮力主殺王振,王振而今的首級,能不能保全,還在兩可之間的。
  王振此刻心中雖然有滿腹牢騷,但是不敢多說壹句話,臉色也敢多給壹個。
  朱祁鎮躬身說道:“學生受教。”
  說實話,朱祁鎮在這幾年之中,對東廠與錦衣衛的掌控力度大增,最起碼除卻東廠,錦衣衛的頭目,王振,馬順,金英之外,朱祁鎮對下面的錦衣衛的千戶,鎮撫,東廠的各大襠頭,都是比較了解了。
  也都見過面訓過話。
  不敢說都了如指掌,但是他朱祁鎮現在有信心,他壹口氣,將王振,馬順,金英這壹批人給換壹個遍,東廠與錦衣衛還在掌控之中。
  錦衣衛與東廠成為朱祁鎮的基本盤之壹,所以朱祁鎮對錦衣衛東廠自然是重用了壹些。
  所以朱祁鎮想調查什麽。要知道什麽?都是錦衣衛與東廠去辦的。
  從宣德十年以來,到而今東廠與錦衣衛的勢力急劇膨脹。特別是在對外情報之上,瓦刺,朝鮮,哈密,安南,日本,南洋,各方都建立起檔案。
  不敢說,有多全面,但是對各地的情況,再也不是壹片空白。
  這些事情,楊榮是看在眼裏的。
  作為文臣的本能,他對廠衛的擴張其實心中憂慮的。
  但是之前,他卻不能說。
  原因很簡單,楊榮看得明白,朝廷大權都在太皇太後手中,皇帝手中如果壹點力量都沒有,如果真出了什麽事情,皇帝連壹點反擊的能力都沒有。
  但是此壹時彼壹時也。
  皇帝不敢說大權在握了。但是太皇太後已經全面推出朝政了。
  這個時候,如果皇帝再寵信東廠錦衣衛,而不信朝中大臣,內外隔絕,朝廷是會出問題的。
  而太皇太後權宜之計,令王振司禮監有披紅之權,而今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
  所以楊榮將這壹件事情單獨拿出來說。
  甚至楊榮也是知道王振那些破事的。
  所謂狗改不了吃屎,太監們去了下面三寸肉,貪財都是普遍現象。王振在正統元年被敲打過之後。
  倒是收斂了不少。
  當然這收斂的乃是收錢的方式,滑不溜秋,讓外面抓不住把柄,不像當初那麽明目張膽了。
  而不是不做這樣的事情。
  朱祁鎮未必不知道這些事情,只是與王振情分,非同尋常。
  而且朱祁鎮也習慣了王振在身邊。
  王振對朱祁鎮的習慣了如指掌,王振在朱祁鎮身邊,朱祁鎮想要什麽,幾乎都不用開口說話。
  王振就已經安排的妥妥當當了。
  真要處置了王振,朱祁鎮壹來也舍不得,二來也影響不好。
  畢竟王振跟隨他自己多年,在危難之際扶持朱祁鎮,也是有功之臣。也就睜壹只眼,閉壹只眼,只要不弄得沸沸揚揚的,鬧到他面前,朱祁鎮就當看不見了。
  楊榮將該說的都說了,起身向朱祁鎮行禮說道:“只要陛下親賢臣,遠小人,臣就安心了。天色不早了,老臣去也。”
  朱祁鎮連忙起身幾步相送,卻見夕陽之下,楊榮身影看上去蜷縮了不少。似乎歲月早已將楊榮的脊梁骨給壓彎了。
  朱祁鎮目送楊榮去了通州,這才深深看了王振壹眼,說道:“走吧。回宮。”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